白灼蝦的做法很簡單,簡單到三歲小孩都會。
劉平安把河蝦的背筋處理了,就倒入到燒開的沸水里。
幾分鐘后,白灼蝦就完成了。
劉平安把熟蝦撈起來,端在桌子上,然后拿了個小碗,往里面倒了一些醬油。
這時候純鹽、醬油、醋三種調味品,都是6分錢一斤。
純鹽指的純的氯化鈉晶體,不蘊含太多雜質,但并不太適合使用。
特別是這時候流行吃碘鹽。
一是為了預防核輻射帶來的影響。
二是缺碘對人體危害很大,甚至比缺少鹽導致的低鹽綜合癥還危險。
但食用鹽比純鹽貴,大部分人都會購買少量的食用鹽,來搭配醬油使用。
食用鹽最主要的是為了預防缺碘缺鈉,醬油主要是用來調味,當然還有個原因就是更便宜。
所以劉平安家里的醬油不少,密封保存在櫥柜里。
這還是他來到這里后,第一次吃醬油。
劉平安把河蝦剝開殼,露出里面熱氣騰騰的白嫩蝦肉,沾了沾醬油,送入嘴里。
淡淡的咸味加上鮮美緊致的蝦肉,在牙齒的碰撞下成了碎末,挑動著劉平安舌尖的神經。
劉平安甚至覺得醬油,有些畫蛇添足了。
他第二次吃的時候就沒有沾醬油,直接把肥大的河蝦肉嚼碎吃了下去。
劉平安對于幸福的定義不多。
健康的一家人,不缺衣少食,哪怕有些煩惱,也是幸福占據大多數。
至于一生無病無災,這個劉平安覺得不現實。
只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得到無限的快樂,哪怕那一天來臨,他也覺得沒有遺憾。
但現實很殘酷,很多人在有限的生命,只得到了無窮的痛苦。
快樂的感覺,甚至讓他感到陌生。
因此劉平安非常珍惜自己現在的生活。
他一口一個河蝦,吃到后面殼都不剝了,連著蝦頭全部吃下肚,吃得臉色微紅,閉著眼享受著回蕩的余味。
“開全員大會了!”
“四合院所有人都參加,帶著自己的板凳出來,在前院集合!”
聽到外面響亮的嗓門,劉平安有些詫異。
“沒想到二大爺嗓門這么大,中氣這么足,看來官迷遇到這種能展示權力的時候,情緒確實不一樣。”
“不過應該還是他身體好,不然哪能天天打自己兩個兒子。”
這個四合院和劉平安想象的不一樣,連賈張氏都沒有那么離譜。
唯獨這個劉海中,劉平安是實在喜歡不起來。
劉光天劉光福再不好也是他的兒子,更何況還是從小打到大,這是家暴問題。
再美好的孩子,在這種傷痕累累的生活里,也很難心里不出問題。
沒有反社會,已經算這兩個孩子善良了。
人們的理解總是片面的,哪怕是從原始人時期到未來,都是如此。
有句古話叫“棍棒底下出孝子”,但這句話說的是如果不施加適當的教育和懲罰,人就很難成才。
但大部分人都只看到了懲罰等于成才。
連適當和教育兩個最重要的詞語,卻忽視不見。
在愛里長大的孩子,只要教育適當,他就會對社會對人們充滿善意。
這樣長大的孩子,才是社會的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