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18年,鑒于敵酋努爾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政權,在遼東日益坐大和不斷挑釁,明王朝隨即調集軍隊,籌措兵餉,任命兵部左侍郎楊鎬為遼東經略,準備進軍赫圖阿拉,一舉消滅努爾哈赤。
經過數月的籌劃,12萬明軍已整裝待發。戰役之前,明朝上下普遍認為這場戰役能夠速戰速決,不出10日便能打敗后金。
安德魯繼續說道:“通過各種渠道,蠻族首領提前獲得了進攻一方的準確情報,掌握了政-府平叛部隊的戰略部署和具體的行動計劃,對各路明軍的將領、人數、行軍路線和到達日期了如指掌。
而針對平叛軍來勢洶洶的四路人馬,身為野蠻部落的首領努爾哈赤很是大膽采取了‘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積極應對措施,制定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決策。
簡單來說,蠻族首領決定把明軍四路人馬中,進軍速度最快的西路軍。作為最先的攻擊對象;與此同時,還分出少量部隊,不惜一切代價,遲滯其他3路明軍的進攻……
本次薩爾滸之戰中,野蠻部落的首領努爾哈赤運用充分發揮了己方內線作戰的優勢,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最終在5天之內連破三路明軍,殲滅明軍6萬多人,迫使最后一路明軍不戰而退。
反觀平叛軍的四路合擊,由于各部不能相互配合,根本沒有達到分進合擊的目的,其結果只是各自為戰,使原本占優勢的明軍在每一場戰斗中都處在劣勢地位。
也正是明軍的這場慘敗,使得后繼者再也沒有膽量和反叛軍野戰,野蠻部落從此由戰略防御轉為進攻。”
說道這里時,臺下的將軍們早已明白這位安德魯上校,是在借用國外的一場著名戰史,變相“指導”西比利時戰線的對敵部署。
總體來說,安德魯建議指揮官可以借助6萬法軍的內線優勢,以及提前掌握到聯軍各路進攻部署等的情報優勢,再利用9萬聯軍對戰場環境的嚴重不熟悉,各個縱隊步伐不一,進度不齊的劣勢,繼而集中全部優勢兵力,首先進攻聯軍中最靠前的一路。
一旦得手之后,法軍主力必須迅速轉向,攻擊敵方的第二路縱隊,強調以殺傷敵人有生力量為主,盡可能的以伏擊戰和遭遇戰為主,避免費時費力的攻城戰,以及得不償失的陣地戰。
聽到這里時,臺下那位從沒上過軍校的索漢將軍忍不住頻頻點頭,心中已經做出了好幾個決定。
其中一個,就是等到這場持續多年的北方戰爭最終結束后,索漢將軍就準備將上中學的小兒子班尼,通過向安德魯上校,或是未來的弗蘭克將軍托個關系,送到巴黎“中央公共工程學院”里面學習。
在索漢本人看來,“知識就是力量”絕非說說這般簡單,倘若安德魯沒有十多年的學習閱讀,肯定無法獲得眼下的情報與戰機。
想到這里,索漢轉過頭,對著自己左側的特派員克朗塞,兩人的腦袋湊在一起,嘀嘀咕咕了好一陣兒……
……
【作者題外話】:除夕夜里,給朋友們拜個年,謝謝大家的支持,順便求個票票和收藏,萬分感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