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法軍派出的勸降信使,向要塞守軍出具了阿登軍團指揮官安德魯的親筆信。在信中,法軍的最高指揮官再度重申,將保障所有投降官兵的生命,以及私人財產安全。
于是在第二天,朗德勒西要塞和瓦朗謝鈉要塞的聯軍士兵先后降落了軍旗,放下手中武器,列隊走出要塞……
與此同時,在那幕爾方向,8千聯軍在年近七旬老將博利厄的指揮下,繼續堅守著城池要塞。盡管他們身處3萬法軍的包圍,依然頑強支撐到6月18日。
期間,一直坐鎮沙勒托瓦要塞的軍團司令官安德魯,兩度拒絕了來自東路軍指揮克萊貝爾強攻那幕爾要塞的請求。
因為之前,盡職盡責的參謀官圣西爾,詳細研究過那幕爾周邊地勢地形與防御狀態,那座城市地處默茲河和桑布爾河的交匯處,有著許多河流(運河)、沼澤與茂密森林,以及大大小小數座城堡。
圣西爾認為倘若實施強攻,將需耗時4到5周,且己方戰損會在6千到8千之間……
需要說明的,在得知阿登軍團連續拿下沙勒托瓦、蒙斯、朗德勒西要塞和瓦朗謝鈉要塞之后,國民公會在軍團特派員梅爾蘭的提議下,正式任命24歲不到的安德魯-弗蘭克,擔當阿登軍團的司令官,并授予其少將軍銜,這也是當下共和國-軍隊中的最高軍銜。
等到17日時,儒爾當將軍指揮的摩澤爾-默茲聯合軍團4萬人,終于出現于那幕爾城下。
與歷史不一樣的是,卡爾諾在救國委員會的會議上,斷然駁斥了圣鞠斯特的無理要求。那是后者要求將阿登軍團和摩澤爾聯合軍團進行合并,由傾向于“三巨頭”的儒爾當將軍擔當最高指揮官。
因為安德魯指揮的阿登軍團,已經在桑布爾河流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勝利。反之,在失去了諸多關鍵性的防御性要塞,與其兵力大損之后的多國聯軍,即將放棄從西弗蘭德平原,到斯海爾德河與桑布爾河之間廣大區域,根本不需要摩澤爾聯合軍團跑過來“摘桃子”。
所以,卡爾諾堅持自己最初的戰略主張:讓儒爾當和他的4萬人,繼續前往東北方向,去征服那里的列日公國。
最終,救國委員會拒絕了圣鞠斯特的提議,讓安德魯繼續擔當阿登軍團的司令官,直到征服整個比利時地區,將戰線推進到萊茵河南岸,比利時與尼德蘭共和國(荷蘭)的邊界。
來自巴黎的上層政治斗爭,并沒有影響安德魯的好心情。
在得知儒爾當即將抵達那幕爾城下,轉向征服列日公國之際,他決定親自前往迎接。畢竟,安德魯征服桑布爾河流域的總體戰略,都是儒爾當和他的聯合軍團在另一個時空實踐過的。
此外,安德魯還為遠道而來的聯合軍團,準備了40輛大車的食物補給,再加上他們沿途搜刮到的物質,足夠支撐儒爾當和他的4萬軍隊在抵達列日之前,不會餓上肚子。
然而,這兩位軍團司令官的初次見面,表現的并不怎么愉快。等到儒爾當接受了安德魯的補給車隊,也僅僅說了一句謝謝,便以軍務繁忙為由頭,轉身就走。這一舉動,氣得在場的軍事特派員梅爾蘭,發誓要上書國民公會,控訴對方的無禮行為。
安德魯倒是一臉的無所謂,轉身安慰著數小時之前,剛從蘇爾松跑到桑布爾河“摘桃子”的軍事特派員。
實際上,如果安德魯與儒爾當二人相見甚歡,那才是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