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圖上看,赫羅納城鎮地區綿延在兩座高山的山腳下,兩座山被加利根河谷分開,這道河谷也是從東面接近赫羅納的唯一道路。
蒙胡伊克要塞是赫羅納防御最強的部分,俯瞰著整個河谷北面的高山,堡壘外圍還有圣納西索、圣路易和圣丹尼爾三座多面堡。
而在加利根河谷南面的高山上建有三座要塞,分別為:卡普琴、安妮女王和康斯特堡,它們相互之間有塹壕相連。離康斯特堡要塞不足300米還有一座名為騎士多面堡的防御工事,俯瞰著河谷下面的圣丹尼爾修女院。
除此之外,山坡上還有兩座名為“卡普特多面堡”和“城市多面堡”的小型防御工事。
依照軍團司令官的說法,赫魯納左右的兩座山都非常陡峭,直接進攻位于山頂的堡壘是非常困難的。但這些堡壘樣式老舊,自從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以來都沒有按照先進要塞的樣式進行加固。
聽著佩里尼翁的講解,安德魯留意到奧尼阿河從城鎮中間流過,最終匯入特爾河。而奧尼阿河以西的城鎮是梅卡德爾,以東的城鎮被一條長長的中世紀樣式城墻保護著,城墻高25英尺,密布塔樓,但過于狹窄以至于無法部署火炮,僅在城墻的兩端有兩座武裝較好的棱堡,拉梅塞德和圣瑪利亞。
當然,由于城東地形復雜,這兩座棱堡基本封鎖了進攻方可采取的進攻路線。
“從表面上看,赫羅納的弱點在于奧尼阿河以西的梅卡德爾地區,因為外面僅有一道6米左右高的城墻保護,城墻包含五座棱堡,但沒有任何外圍防御工事。不過,西班牙人對此也很清楚,因此他們在奧尼阿河東岸加固房屋,設置路障,在城中建了一道防線。”
佩里尼翁繼續說道:“在整合大參謀部的意見之后,我軍圍攻赫羅納基本上集中于以下的兩個方案:
第一種方案,是先攻下西面的梅卡德爾地區,然后向東推進。從地圖上看,城鎮西面地形平坦,非常適合構筑圍城陣地,并且城墻外沒有任何進一步的防御工事。不過我們擔心城鎮里道路狹窄、房屋密布,進行巷戰肯定要遭受不小的傷亡,并且還會遭到東面山頂上要塞火力的覆蓋;
第二種方案,是從東面下手,先圍攻筑在高山上的蒙胡伊克要塞。當然,這肯定會花費非常多的時間和人力。可如果一旦拿下了,整個城鎮都將直接處在這座要塞的火力打擊之下,接下來的任務難度將大大降低。”
很顯然,佩里尼翁選擇了第二種進攻方案。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