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舉遭到包括卡爾諾在內,救國委員會大部分委員的堅決反對。他們認為法西兩國的《和平協定》履行完之前,安德魯不宜長期離開巴塞羅那。
而事實上,安德魯的確也想去萊茵蘭,看一看18世紀的亞眠、美因茨、科隆、波恩、杜塞爾多夫、杜伊斯堡。但是他也清楚,很多人還是非常忌憚安德魯-弗蘭克擁有的霍恩索倫家族的血統,因而并不敢將他調往萊茵河方向督戰。
回到眼下,安德魯考慮的中心問題依然是“哈士奇”計劃。
“在情報方面,”安德魯隨即轉向了目標,點了軍情局臨時負責人皮埃爾少校的名字。他說道:“軍情局除了為本次軍事行動收集必要的情報信息之外,還需要提前采取一系列輔助行動,為登陸行動創造一個良好的政治與軍事環境。
具體一點來說,包括培訓愛爾蘭人聯合會的軍事成員,教導他們如何使用各種武器與爆炸裝置,如何選擇有價值的目標,實施潛伏、刺殺與破壞的活動;主動向愛爾蘭島進行滲透,拉攏本地的中小領主,尤其是天主教會的神職人員,必要的時候,可以變民族獨立戰爭為宗教自由戰爭。此外……”
愛爾蘭人聯合會的領導人是唐恩和菲茨杰拉德,盡管深受托馬斯.潘恩革-命思想熏陶,但作為“小布爾喬亞”的他們,其最初的主張,也不過是希望英國君主能修改一些針對愛爾蘭人的限制條款。
然而,即便是這種謙卑要求也嚴重的傷害了宗主國的利益,當然沒能獲得倫敦的任何認可,連平等對話機會也不給愛爾蘭人,在英國下院的某些議員甚至還提出了武力鎮壓,只是基于愛爾蘭人聯合會至今并沒有公開武裝反抗,而標榜言論自由的英國兩院也沒有就此達成共識。
即便是現在,已決定派遣密使與法國取得聯系,準備武裝反叛的唐恩和菲茨杰拉德等人,依然沒有放棄與英國政-府的對話。直到傲慢的英國佬一次又一次的拒絕了愛爾蘭人的呼聲,在1796年的下半年,唐恩和菲茨杰拉德這才正式決定在愛爾蘭全境發動武裝起義。
一開始,唐恩和菲茨杰拉德等人幻想著將北美13州的成功獨立的經驗復制在愛爾蘭,但這種思路明顯不太可行。
其一,北美殖民地的軍事領導者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得益于他們早年加入過英軍,受到其良好的軍事訓練,而且為防備法國、西班牙以及印地安人的襲擾,英國人還默許北美殖民地13州的人民公開使用武器。因此,華盛頓將軍不需要任何訓練就能組建一支不遜于正規軍的民兵武裝;
可惜愛爾蘭不擁有這些條件,領導者缺乏軍事指揮能力,日后的士兵都是一些沒接受過正規訓練的普通百姓,武器彈藥上更無法大量獲得,唯一的可能是在戰場上是用更多的人命交換。
其二,北美殖民地距離英國本土遙遠,情報傳遞很不及時,增援部隊不可能早發夕至,等到他們抵達戰場時,形式已發生重大轉折;愛爾蘭并不具備這種優勢,從蘇格蘭上船橫渡海峽到愛爾蘭登陸,只需要十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坐在白金漢宮的大英帝國的統治者有著充裕時間,考慮如何積極有效的鎮壓愛爾蘭獨立起義。
其三,北美殖民地擁有廣袤的原野以及地形復雜的山區沼澤,即使是經歷無數次戰斗失敗,華盛頓將軍也能領導大陸軍從容不迫地實施戰略轉移,利用游擊隊襲擾英軍,自己則尋找時機在運動中消滅敵人;
可在愛爾蘭,從貝爾法斯特到科克,南北長度僅有300英里不到,東西兩端150英里,且地理位置大多為平原,丘陵,缺乏真正的山區,難以實施有效的游擊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