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屁股決定頭腦。尤其是當安德魯坐到法蘭西執政官的位置之后,他必須從地緣政治的全局高度,來看待紛繁復雜的國際關系。
盡管安德魯與熱月政變之后的法蘭西政-府,孜孜不倦的謀求于共和國與其他歐洲諸國的和平共處。為此,熱月國民公會愿以國家根本大法(憲法)的形式,限定了法蘭西共和國的最終疆域,發誓不再謀求歐洲大陸的一寸土地。
不僅如此,身為國家執政官的安德魯等到“牧月暴動”后,第一時間接見了普魯士、西班牙與巴達維亞等國駐法大使,以及丹麥和瑞典的特使。
期間,他代表法國表示:法蘭西政-府與共和國的軍隊,不會再向其他國家傳播“自由、平等、博愛”的革-命思想,并愿意與其他君主制國家,尤其是與英國、瑞典、瑞士、奧地利、俄羅斯等,達成最終的和解。
然而,上述外交行為的效果并不好,甚至可以用糟糕一詞來形容。
英國就算了,在經歷了基伯龍半島戰役之后,共和國沒指望與其和平相處了,基于此,安德魯批準了軍情局,針對英國駐瑞士公使威克姆爵士的一系列懲戒行動;
瑞典,曾經的北歐雄獅,如今的寡國小民而已。如果不是它占據著歐洲最優質的鐵銅礦資源,或許安德魯就懶得加以理會;
瑞士,這個“自作孽、不可活”的山地國度,既然它始終如一的反對共和國,那么安德魯準備給予它一場期盼已久的戰爭;
如果那位曾結成法奧聯姻的考尼茨親王如今仍健在的話,安德魯相信共和國有相當大的可能性提前結束與奧地利的戰爭。至于繼承了他那種“實用主義”的外交策略的孫女婿梅特涅,如今還是太嫩了。
在強調論資排輩及保守主義橫行的維也納宮廷,梅特涅必須蹉跎一段時間,其外交才華與政治抱負,還要等到哈布斯堡家族及其它統治的國家處于亡國滅種的危機時刻,才會爆發出來。
所以,法蘭西與奧地利之間關系。依然是,也必須以戰爭為主題。所謂的和談,那不過是一種雙方不約而同打出來的煙霧彈,除了迷惑敵對國,更是欺騙國內政敵的需求。
回到歐洲東部,處在俄羅斯的立場考慮,安德魯非常理解葉卡捷琳娜二世對共和國的仇視。但本著“遠交近攻”的軍事方略,圣彼得堡方向從未打算向千里之外的法國出兵。而安德魯,更也希望能與俄羅斯建立一種“全新的戰略伙伴關系”。
事實上,北極熊的目標簡單明了,先是向東吞并波蘭(西斯拉夫人),然后向南打擊奧斯曼土耳其,接著拿下巴爾干半島(南斯拉夫人),完成斯拉夫民族的整體統一,并繼續攻占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最終實現“東羅馬帝國”的復國。
基于此,安德魯召見即將趕赴圣彼得堡和談的特使時,毫不隱晦的談及到共和國對俄羅斯沙皇的諸多承諾,這其中就包括承認俄國對波蘭的占領,放棄對波蘭復國者的支持;法國充分理解圣彼得堡對斯拉夫民族大統一的渴望,愿意逐步減少,并最終停止對奧斯曼土耳其的軍事援助;此外,安德魯也不打算要求圣彼得堡驅除來自法國的流亡貴族……
怎料,安德魯小看了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政治智慧,對方一眼就看穿了共和國執政官的外交陰謀。那是后者想著挑撥俄奧之間的盟友關系,繼而徹底孤立奧地利,好讓法國先行干掉近在咫尺的威脅。
那是因為奧地利與哈布斯堡家族,絕不可能坐視俄羅斯以統一斯拉夫民族的名義,吞并巴爾干半島,并重建東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