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爾位于摩澤爾河谷之中,兩岸是低緩的紅砂巖山丘,布滿葡萄田,屬于著名的摩澤爾-薩爾-烏沃葡萄酒產區。
作為德意志地區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特里爾開埠于公元前16年,曾為羅馬帝國四帝共治制時期西部愷撒(副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一世的駐節地。
此外,特里爾還是最早的基督教在阿爾卑斯山北側的主教教區。中世紀,特里爾大主教是一個重要的教會諸侯;他管轄的主教轄區控制從法國邊界到萊茵河的大片地區。不僅如此,特里爾大主教也是神圣羅馬帝國的7個選帝侯之一。
等到1792年10月,法屬萊茵軍團的10萬大軍壓境之際,特里爾大主教避難于萊茵河右岸,至此特里爾主教國就不復存在了。
如今的特里爾,在港口、市政廳、學校、廠礦、軍營與教堂鐘樓的上空,到處飄蕩的都是紅白藍三色旗,無處不在的城市憲兵,市民與工人那結結巴巴的法語口音,顯示著這個前主教國正在努力融入法蘭西的大家庭。
盡管在半年前,巴黎的國民公會曾一度否決了包括特里爾在內的萊茵蘭地區加入法蘭西共和國的提案。
需要說明的,那是安德魯的暗中授意的結果。因為執政官認為法國尚未做好與德意志諸侯們的全面戰爭,故意在拖延時間。
數周前,位于斯特拉斯堡的外交斡旋,在法奧兩國外交官的“共同努力”下,正式宣告失敗。這其中,波旁宮的督政-府如愿以償的將戰爭爆發時間拖延到1796年;而美泉宮的哈布斯堡家族重新贏得了絕大部分德意志邦國的支持。
安德魯在特里爾一帶待了兩天,其主要工作自然是在富爾頓的陪同下,視察蒸汽船的建造基地。
在半年之前,法軍占領下的特里爾市,人口不足1萬,其經濟活動主要以葡萄種植、釀酒,及其相關產業為主。摩澤爾河邊僅有兩個小型船廠,主要是為過往的商船或漁船,做一些修修補補的簡單工作。
等到1795年5月前后,法蘭西執政官下令將在該市建造一個船舶制造基地之后,各種的造船業、采礦業、伐木業、金屬冶煉與機械加工,及其附屬產業隨即成為該市的支柱產業。
在短短半年內,特里爾的人口就猛增到2.5萬,而且這種增長勢頭還在繼續。沒有別的原因,在這里擁有大量的就業機會,來自萊茵蘭的德意志青壯年開始涌向特里爾。
在城內城外,二十多個大大小小的廠礦門前,貼滿了各種招工信息。即便是僅有一身蠻力的男人,在進入工廠之后,每周的薪酬所得也能大體維系一家五口人的衣食住行。
如果求職者屬于木匠、鐵匠、銅匠、石匠、瓦匠、雕刻匠等,一些有經驗的手藝人,其收入將會增加30%到300%不等。
此外,如果工人能學會法語(即便是結結巴巴的說也算),那他的工資還能增加10%。當然,這一部分開銷歸于共和國政-府給予企業的返稅。
行走在城市的石板路上,安德魯很少聽到特里爾人對共和國的抱怨,更多的是民眾們在忙著對比各個工場的時薪報酬。
在一個關注民生的上位者看來,世間萬物,沒有什么比起民眾的就業機會更為寶貴的。
只有就業機會的增加,社會穩定性才能得到提高。失業率的降低也將減少社會矛盾和沖突,增加社會和諧度。同時,就業也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