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候,身為法軍最高統帥的安德魯和他的總參謀長貝爾蒂埃一行,在近衛騎兵的護送下,從蘭道大本營渡過萊茵河,視察了旺達姆的第九軍。
隨后,安德魯又一路北上,沿著萊茵河先后視察了駐防海德堡、曼海姆、美因茨(威斯巴登)、科布倫茨、波恩、科隆、格拉德巴赫等地的法國駐軍。一路之上馬車夫揚鞭催馬,日夜兼程,于4月中下旬,最終抵達了剛剛成立的魯爾大公國的首都,杜伊斯堡。
在萊茵蘭的所到之處,法蘭西第一執政都受到了難以形容的熱烈歡迎。沿路的每一個城鎮和幾乎每一個村莊的入口處,都豎起了一座凱旋門,每一個鄉鎮都派一批紳士顯貴前來拜謁第一執政,頌揚安德魯統帥的豐功偉績。
一隊隊身穿白色服裝、頭戴花環的少女手捧鮮花夾道歡迎,向執政官的車上扔擲花朵,簇擁著他,有的為他開道,有的尾隨于后,一直目送上位者遠去為止。
倘若安德魯要在某地做短暫停留的話,少女們要等他下車后才散去。這次萊茵河沿岸的旅途,自始至終都洋溢著一種節日的氣氛。
黃昏時分,當執政官的車隊經過格拉德巴赫(后世的門興格拉德巴赫)時,歡迎的人們達到了狂熱的程度:小鎮的居民們傾城出動迎候,安德魯的馬車進入人海之中,歡呼聲此伏彼起,驚天動地。
夜幕降臨時,無論是家有萬貫的富豪,或是一貧如洗的窮人,無不在宅邸內或草房里張燈結彩,以示慶賀。
當晚,第一執政就在下榻的法蘭西飯店,接見了上任半年有余的萊茵蘭總督,約瑟夫-富歇。毫無疑問的,安德魯非常滿意富歇從曼海姆開始組織的,一系列熱鬧非凡的歡迎儀式。
這種看似浪費且荒誕的“形象工程”,對于一名上位者而言,是非常具有現實的意義。它不僅可以對外彰顯實力,還能對內凝聚民心軍心,提升國家自豪感,消磨萊茵蘭固有的德意志民族情緒。
當然了,這種迎接法蘭西執政官的方式,看似容易,做得簡單,卻是事無巨細,繁雜無比。單單一個細節上的小失誤,就會讓安德魯失去對組織者富歇的種種好感。
對于這些,至少克勒曼元帥,那個德意志莽漢是搗鼓不出來。
另外,在總督富歇恩威兼施之下,整個萊茵蘭上百萬德意志居民,在承受了20多萬法軍,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軍需供應的時候,居然沒有發生一起武裝反抗事件,這一切令安德魯感覺非常驚訝。
當然,富歇在萊茵蘭的所作所為,并非都是高壓政策。上任伊始,曾經的“里昂屠夫”就身體力行,表達了對當地路德宗(三大基督新教之一)的尊敬。
由于萊茵蘭屬于20多萬法軍的后方大本營,一些曾深受激進派蠱惑的法國兵痞子會相互串聯,肆意搶劫德意志新教教堂的財物,包括金圣餐盒、打爛重熔的銀燭臺、重甸甸的銀質耶穌受難十字架和各種法器上面的漂亮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