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什科推門走進作戰室,再度看到霍斯將軍時,指揮官正盯著墻上的一張軍事作戰地圖,上面標注有敵我雙方的兵力部署,以及法軍各個防御陣地的相關情況。
此刻霍斯將軍的左胳膊正纏著繃帶,那是奧軍一發炙熱彈造成的附帶傷害。比起重傷倒地的賽瓦少校不得不雙腿截肢,以及數位參謀軍官的不幸陣亡,霍斯將軍所受的不過是輕傷,他的左臂燙傷了一大片,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不過,霍斯的臉龐顯得蒼白,而不像三天前那般充滿血色,顯然連日來的操勞,加之4百毫升的輸血量,讓指揮官有些疲倦不堪。
就在赫什科也將自己視野投向那一份作戰地圖時,卻冷不防霍斯將軍轉過頭,對著部下突然問了一句。
“就在1小時前,維爾姆澤動用了7干或8干的步兵,在等到炮兵轟炸一結束,就立刻從城北、城西方向,同時發動了進攻。盡管我軍已成功擊潰了奧軍的第一輪步兵進攻,還打死打傷奧軍士兵的數量超過1干,但我軍自身損失也接近3百人。如果再來幾次這樣的進攻,整個烏爾姆城也保不住了。少校,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聽到長官的發問,赫什科也是一愣,然后大腦立刻轉入思考模式,片刻之后,他說道:“將軍,這是那位奧地利元帥比較擅長的一種進攻策略,首先是全面進攻,迫使我軍四下分兵,并在幾個城門之間不停的調動防御士兵,以便于在奧地利人發現守軍的薄弱位置,最終集中兵力,發動致命一擊。”
“哦,你認為奧地利人下一次的進攻重點會在哪里?”
霍斯繼續問道,那是赫什科的回復顯然讓他感覺意外。如果真是那般,奧地利的老元帥也并非浪得虛名,至少不是安德魯執政官描述的那般老邁孱弱。
在得到長官的肯定后,此刻的赫什科也不再拘束,反而是越說越自信。
“除了東面有多瑙河天險的阻礙外,西門、北門與南門都可能是奧地利人的進攻重點。當然,奧軍重點進攻一點的時候,其他方向也會采取佯攻,防備我軍兵力的及時調動。基于此,我建議在城中,嗯,就在指揮所附近組建一個突擊支隊,人數在五百人左右,等到哪個方向出現重大危機的時刻,就安排他們堅決頂上去,將敵人趕下城墻。
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必須事先組織好數十輛四輪馬車組成的運輸車隊,還要清理好通向三座城門的三條道路,讓馬車隊將突擊支隊快速運送到作戰區域,還能減少士兵在路途中的體力消耗,從而保證戰士們最佳的作戰效率。”
“很好,赫什科少校!”這是霍斯將軍稱呼赫什科為少校了,意味著赫什科在戰后晉升一級,差不多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了。
霍斯很是高興的繼續說:“如果我任命你擔當這個突擊支隊的指揮官,你能趕在大軍抵達之前,保證烏爾姆城掌握在我們手中嗎?”
“將軍,那我們還需要堅守多久?”
“24小時吧,最多不超過36個小時。屆時,旺達姆將軍指揮的第九軍就會第一個抵達戰場!”
“好,就36個小時,保證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