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此事?少校!”霍斯將軍對著赫什科問道。
赫什科對此心中已有了答案,匯報說:“將軍公民,我懷疑這些匈牙利人是從德意志中南部戰場撤下來的卡爾大公部。之前,我派出了幾名偵察兵,偷偷跟蹤了那三輛大車的蹤跡,發現它們都被拖到距離烏爾姆30多公里外的一座奧軍臨時營地。”
霍斯聽到后,微笑著從懷中掏出一份一小時前收到的電報,交給了赫什科少校,示意對方先看完再說。
這份電報來自位于法蘭克福的法軍統帥部,貝爾蒂埃參謀長告之山地旅的指揮官,卡爾大公殘部約1.9萬目前已流竄到多瑙河南岸,大致位于烏爾姆與奧格斯堡之間。
“他們一定是去了博登湖東岸的布雷根茨,只有在那里才有充足的食物補給,保證近兩萬人順利通過南阿爾卑斯山的蜿蜒崎嶇峽谷。”對此,赫什科的語氣十分肯定。
霍斯點了點頭,“你的判斷與參謀長意見相似。不過,山地旅的主要任務是守住烏爾姆城,以及保護多瑙河邊的這一片造船基地。”
聽到這里,赫什科心下一動,立刻主動請纓,說:“將軍,給我800人,我或許可以讓奧地利人在進入阿爾卑斯山之前吃點虧。”
一見激將奏效,霍斯隨即說道:“好,我會給你八百名步兵,外加兩個中隊的騎兵做側翼支援!你知道我們山地旅的戰術。”
“明白,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少校脫口而出的回應道。
這是兩個月前,安德魯統帥在烏爾姆視察的時候,親自為山地旅擬定的一個“十六字戰術方針”。簡單來說,不要硬碰硬,而是要“忘記過往的戰術規則”,實施搞偷襲,搞破壞的游擊戰術。
最后,霍斯補充了一句,他說:“很好,別吃虧了,記住,你和你的人絕不能進入奧地利的國境線,也就是說,所有的戰斗必須止步于布雷根茨城外。”
出于政治與外交的考量,安德魯與貝蒂埃爾已經嚴禁法軍進入奧地利的核心領土作戰。這意味著,當卡爾大公的殘部進入南阿爾卑斯山地區之后,未來的主要戰場將集中于北意大利地區。
黃昏時分,近兩萬士兵組成的密集縱隊,從阿爾根河對岸的山坡頂下來,連綿不斷的從石橋上走過,就好像圣靈升天節的那天,浩浩蕩蕩的宗教游行隊列,尖尖的刺刀閃閃發光,宛如蠟燭的火焰,龍騎兵的耀眼頭盔和驃騎兵那鮮艷斗篷交相輝映。從遠處看,石橋之上好像覆蓋了一層密密麻麻,五顏六色的螞蟻。
此刻在數百米外的一片森林里,赫什科正默默注視著正在過河的奧地利軍隊。在他身后是八百名山地旅的步兵,以及分散兩翼的150名輕騎兵。
事實上,這一支騎兵并不屬于山地旅,而是隸屬于勒費弗爾第六軍的騎兵旅。這是騎兵們在烏爾姆一帶進行拉練時,被霍斯將軍臨時借來的。
和以往一樣,輕騎兵的作用并非與奧軍正面交戰,除了偵查外,只是監視步兵側翼的安全,當步兵攻擊不利時,實施反沖鋒,掩護撤退;當步兵進攻得手時,追擊敵軍,繼續擴大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