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穆勒非常確信,只要加以適當的宣傳、引導與誘惑,再借助拉科齊·費倫茨二世的影響力,以及其后人,拉科齊·佐爾坦·費倫茨五世的號召力,繼而拉出一支萬余人的匈牙利復國-軍,實屬一件輕輕松松的事情。
在南巡之前,安德魯執政官正式批準了這項“獵隼計劃”。督政-府前期先劃撥給軍情局200萬法郎來執行這個計劃,意在恢復匈牙利聯邦和匈牙利大公,讓匈牙利最終擺脫哈布斯堡帝國的統治。
等到費倫茨五世和他的復國-軍能夠在匈牙利站穩腳跟,法蘭西督政-府就將首先承認這個匈牙利聯邦,以及費倫茨五世的匈牙利大公頭銜。而來自法國的第二筆,第三筆的軍事援助就會紛至沓來。
即便是“獵隼計劃”最終功敗垂成,只要是能讓哈布斯堡的重要兵源基地亂成一窩粥,那200萬法郎資金就不算打了水漂。
事實上,安德魯也很想將“獵隼計劃”推廣到哈布斯堡帝國最核心的波西米亞地區。然而,如今的條件還很不成熟。
那是安德魯翻遍了18世紀的歷史書籍,從波西米亞地區根本找不到,類似正統匈牙利大公費倫茨二世的“后人”。
15世紀上半葉,捷克民族英雄揚·杰式卡領導的胡斯起義,時間已經太過久遠了。即便安德魯指示軍情局強行塞給捷克人一個370多年前的民族英雄的后人,估計被認可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至于1618年-1648年,成為三十年戰爭導火索的“擲出窗外事件”。那根本就是一場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宗教戰爭。
如果是被推翻的法蘭西王國來介入,倒也勉強說得過去。可惜信奉無神論的法蘭西共和國,在過去幾年里始終如一的迫害神職人員,并不討國外天主教教廷,以及各新教牧首的喜歡。
即便是安德魯法國早已改弦更張,重新恢復了宗教自由政策,并確保了天主教在法國社會的特殊重要地位,但世人對共和國的刻板印象,依然會持續很長時間。
歸根到底,與差不多是單一民族馬扎爾人的匈牙利不同,波西米亞是一個斯拉夫人為主的諸侯國,除了宗教外,民族、文化等各方面都與日耳曼人有很大不同。
波西米亞的大部分貴族是日耳曼人,平民和一小部分貴族是捷克血統。至于臣民大部分就是捷克民族。而所謂的波西米亞,那是日耳曼統治者延續了古羅馬帝國對捷克人的稱呼。
也是這個原因,波西米亞在神圣羅馬帝國的地位很高,不僅擁有國王的身份,還是神羅帝國傳統的七個選侯國之一。
期間,在整個波西米亞地區,德語才是正統的官方語言。至于捷克語,由于“胡斯戰爭”的影響,目前主要流行于貧瘠的農村與偏遠的山區。
然而,波西米亞王國地位高,并不等于捷克人的地位也高,統治這個王國的大部分貴族原本就是日耳曼人,現在應該叫德意志人了,他們與捷克人之間更像是殖民者與土著的關系。
基于此,安德魯一度希望普魯士和威廉二世能夠介入,積極參與到瓜分波西米亞王國領地的戰爭中。畢竟,發源于柯尼斯堡的普魯士公國的主體民族,就是被征服的西斯拉夫人。
不過很可惜,普魯士國王威廉二世對此毫無興趣,這讓安德魯那禍水東引的險惡用心沒能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