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土地與礦產資源都非常貧瘠的丹麥來說,厄勒海峽就是一條流淌著黃金的水道,滾滾而來的厄勒海峽通行費,于是就成了丹麥王室的最重要收入。
由于丹麥王室人口龐大、生活奢侈,必定需要大量花錢,但丹麥王室的主要經濟收入卻是來自對外國船只的收費。這保證了丹麥王室在面對丹麥樞密院(議會)和丹麥貴族們時,具有極大的獨立性。
但在另一反面,丹麥王室的滾滾財源卻是其它需要通過厄勒海峽進行貿易的國家的同一煩惱。
這些國家的船只不僅承擔著海上航行的自然風險、船只折舊成本、海員們的工資等等,而丹麥只需要在海峽對岸,或是某個海島上架起一門門大炮,就坐享巨額通行費。
數百年來,歐洲風云變幻,西班牙、荷蘭、瑞典、英國、俄羅斯、法國等歐洲強權此起彼伏,但它們都曾為厄勒海峽通行費感到煩惱,取消這個通行費是歐洲各國的共同心愿。
從某種程度來說,在1797年年初的時候,聽聞了英國海軍千里迢迢要去攻打丹麥,這也是除了后者的傳統盟友俄羅斯外(因為商船不多,加之特別優惠的通行費),對于其他波羅的海國家,諸如瑞典,以及普魯士、漢諾威、漢堡、不萊梅等德意志北部邦國及自由市的民眾而言,都是喜聞樂見的一件高興事。
為了保證過往厄勒海峽的船只聽令,繼而收取往返北海與波羅的海之間的高額過路費,丹麥在海峽最窄的兩岸架設大炮,不聽令的船只將會面臨來自兩岸的炮擊和被擊沉的危險。
從16世紀末開始,厄勒海峽通行費的征收標準是貨物價值的1-2%,丹麥王室的收入一下子增加到原來的三倍。
為了防止各國船長們少報貨物價值而少交稅款,丹麥人還保留了按貨物價值購買貨物的權利。這種騷操作,就相當于強買強賣,因為定價權在丹麥一方。
波羅的海和北海之間的天然水道還有大小貝爾特海峽,但都被丹麥控制著,為了防止有些船只繞道,丹麥在兩個海峽也實行收費制度。有時候,丹麥還禁止非丹麥船只通過大小貝爾特海峽,只允許從厄勒海峽通過。
由于屁股決定頭腦的緣故,盡管法國和他的盟友,荷蘭、西班牙同樣痛恨這個吃拿卡要的丹麥強盜,但大家基于同一個強大敵人,英國,所以一直在背后支持丹麥對抗英國遠征艦隊。
……
一開始的時候,是安德魯依照“歷史的經驗”,個人謀劃準備使用3千枚“洛基火箭彈”,針對英國遠征艦隊的突襲行動。其發射地點放在厄勒海峽的最狹窄處,東西兩段的寬度僅有4.3公里。
說的再具體一點,就是在海峽西側,也就是丹麥的克倫恩堡;或是在海峽東面,瑞典的赫爾辛堡。
然而,安德魯執政官親自擬定的這一方案,卻招致特戰隊副指揮特斯特中校的種種質疑。
需要說明的,這位特斯特中校今年35歲,是法屬地中海艦隊司令官特呂蓋將軍推薦給執政官的。
特斯特出生于法國南部沿海的一個海軍世家。但由于一次重大戰敗,數十年前特斯特家族就被剝奪了貴族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