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那些漫天飛舞的高爆火箭彈,也就順便帶走了丹麥旗艦“丹納布洛格”號,以及另外2艘巡邏艦。
事后,在經過法國大使館的同意,丹麥海軍部最終對外宣布,“丹納布洛格”號與2艘丹麥巡邏艦,是在打擊英艦“伊西斯號”和“阿登號”過程中,選擇與敵艦同歸于盡,而壯烈殉國的……
在欣喜若狂之余,身為法蘭西執政官的安德魯直接繞過了海軍部、陸軍部與總參謀部,代表督政-府發布命令,獎勵了特遣隊的全體官兵。
尤其是晉升弗恩上校為陸軍準將,越級提拔特斯特中校為海軍準將。不僅如此,加官進爵的弗恩與特斯特二人,還會從督政-府那里,各自獲得了一筆高達5萬法郎的豐厚獎金。
很快,安德魯也得到消息,整個英國社會,上至英王喬治三世和小皮特首相,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因為哥本哈根海戰那史無前例的大失敗而震驚不已。
一回到本土,承擔遠征艦隊直接戰敗職責的帕克上將與納爾遜中將,被海軍部的憲兵送到了軍事法庭,準備接受漫長的調查,與最終裁決。
眼下的,英國朝野上下開始擔心法國及其盟友,在得知英國本土艦隊實力嚴重受損之際,會選擇伺機派兵登陸不列顛島,繼而入侵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
于是乎,整個英倫三島之上,近百年來一直享受著太平盛世的1000萬英國民眾,也開始變得驚慌失措起來。
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在哥本哈根大捷后,遠在威尼斯訪問的法蘭西第一執政官,一再拒絕了巴黎的海軍部、總參謀部,以及土倫、瑟堡與布列斯特等軍港艦隊司令官,聯名發來的出戰請求。
那是在安德魯看來,這場“不講武德的火箭彈偷襲”的確對英國艦隊傷害極大,但絕對沒有打垮英國艦隊和英國水兵的信心,反而令對方同仇敵愾,尋求與法國在海上決戰。
此刻,英國在地中海、大西洋與北美海域尚有大大小小的近40艘戰艦,以及殘存的20多艘本土艦隊。
如果再算上被一直封存普利茅斯軍港的百余艘備用軍艦,英國完全可以通過舉國之力,在短短的30天內,在英吉利海峽武裝起來上百艘戰艦。
與此同時,法國現有艦隊合起來(包括封存的),也僅有50多艘艦船,傾其所有也不能打敗英國海軍。更別說要必須滿足1:3的出戰比例。
對于盟友方面,西班牙海軍的實力也同樣拉胯,而且大部分艦船都遠在大西洋的海地島海域,策應法西聯軍對暴動黑奴的大反攻;
巴達維亞共和國的海軍艦隊,根本就是一群隨時可能叛逃到英國那邊的叛徒,安德魯一開始就不放心他們;
至于丹麥那邊,盡管弗雷德里克攝政王儲非常感謝安德魯執政官和共和國的“無私支援”,也愿意與法國締結防御同盟。但僅限于防御性質,而不是主動進攻英國本土。
需要說明的,非常會做人的丹麥王儲事后派遣了一名特使,私下向居住在楓丹白露宮的安德魯妻子莫拉薩,送去了價值800萬法郎的黃金,作為哥本哈根之戰的酬謝。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