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核心問題,就是改革威尼斯的議會選舉制度。
為了提高決策效率,過度時期的威尼斯議會依然屬于一院制議會,沒有所謂的貴族院(議會上院)與平民院(議會下院)之分。
依照規定,但凡每年納稅(直接稅)20法郎,年滿20歲,且無犯罪記錄的公民,視為合法的選舉人,即擁有投票資格;
至于那些年納稅總金額達到并超過500法郎,年齡超過30歲,且無犯罪記錄的選舉人,將成為復選舉人,即擁有被選舉成為議員的權利;
此外,從第3年開始,逐步降低選舉人的納稅限制,從最初的年度納稅20法郎,降到5法郎,甚至更低。
換言之,依照另一時空的某位革-命導師的話來說,就是“保護個人私有財產,力圖以財產的不平等,來取代出生的不平等”。
毫無疑問的,若是換做其他人來擔當安德魯扮演的角色,估計會遭遇到威尼斯左右兩派的集體拋棄。
那是如今的法蘭西執政官,不僅是威尼斯共和國的太上皇,更是實際統治著意大利所有諸侯國的皇帝“凱撒”。
不久之前,安德魯法國居然在1100公里之外的哥本哈根,幾乎就干掉了一支龐大的英國海軍艦隊。而這一事件,也直接給不可一世的英國佬造成了一場災難性的后果。
那是在西班牙無敵艦隊入侵英格蘭之后,時隔兩百年,英王喬治三世聯合小皮特內閣,移步來到議會下院,面對所有貴族院與平民院的議員,以及1000萬英國國民發出了軍事動員令:
號召王國的全部成年男性立刻武裝起來,抵抗以邪惡法國為首的歐洲各國即將對大不列顛島,發動的武裝入侵。
盡管倫敦的新聞報紙對此發出質疑,因為法蘭西的獨-裁者目前還遠在意大利半島督戰,至于數十萬的法國-軍隊,無論是海軍還是陸軍,都沒有接到奔向海峽對岸各港口的軍事集結令。
對此,已經改組成戰爭內閣的小皮特首相,對外解釋是:
“邪惡的安德魯-弗蘭克生性狡詐多疑,喜好聲東擊西,令人喪失警惕之心,然后發動突然襲擊……
之前,無論是普魯士、奧地利、西班牙,還是眼下的教皇國及意大利各諸侯,都為此吃虧不少。”
基于此,寧可錯殺一萬,也不可放走一個,需要“未雨綢繆”,做好萬全的準備,防止安德魯法國的突然發難。
不過,當“007號工程師”與軍情局的其他諜報人員將上述信息發來時,安德魯對著情報掃視一眼,然后再掐指一算,就心知肚明小皮特他們暗地里在玩什么花樣。
沒錯,島上的軍事總動員不假,對抗法國的軍事威脅也不假,給遠在千里之外的哈布斯堡鼓氣,同樣不假。
然而更多的,英國人卻是在籌備未來登陸荷蘭(巴達維亞)某地,意在向安德魯法國報哥本哈根之戰的一箭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