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身穿簡陋迷彩服的法軍士兵,依照平日里的訓練,或隱藏于樹林,或趴在草地上,或半蹲于灌木林,尋找各種各樣的隱蔽物。由于撞針槍采用的是后膛裝填方式,所以法軍士兵可以始終采用隱蔽性最好的臥姿來進行射擊。
等到大搖大擺的英國獵兵,進入到250米的最佳射程時,隨著指揮官的一聲令下,法軍散兵紛紛開火。一時間,排成密集縱隊的英軍士兵被這種新式步槍的猛烈火力,成片、成片的撂倒。
英制擊發槍的有效射程在200米,在抵達射擊方位前,英國士兵必須默默忍受這50米內的單方面打擊。在付出了傷亡數十人的慘重代價后,150名英軍最終抵達最佳射擊點。
然而,未等軍官下令射擊,幾乎所有軍官或是軍士長遭遇到400米外,20名法軍狙擊手的“點名照顧”。
“全體,射擊!”好在有一名英軍上尉在中槍倒地之前,發出了反擊命令。
然而,令英國士兵有些茫然的,是他們居然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隱藏于草叢、灌木林與樹林里的法國士兵身影。那是法軍身上的奇異服裝與周圍環境幾乎融為一體。
于是,這些英國獵兵也不得不“現學現賣”,尋找各自的掩體,或是干脆趴在草地上射擊。只是英國士兵身上的藍色,或紅色制服很容易暴露他們躲藏的位置。
不僅如此,這些使用英式米尼槍的英軍士兵在開槍之后,就不得不站起身來給步槍裝填彈藥,在此成為了法軍的活靶子。而在對面,法國士兵可以趴在地上填裝彈藥。
戰后,一個僥幸幸存的英國士兵曾回憶說,“在整個戰斗中,我和我的同伴總覺得我們自己絕大部分時間里,都是處在沒有武裝的情況之下,而那些不知躲在哪里的法國人,卻總是準備著向我們開火。”
此外,法國新式步槍的射擊速度可以達到每分鐘12發,而英國擊發槍每分鐘的射速只有3發。也就是說在法軍和英軍的人數相等的情況下,法軍的火力也將是英軍的4倍,射程更遠,精度更準。
交戰之后不到20分鐘,英軍這邊的槍聲就逐漸平息了下來,200名英國精銳獵兵非死即傷,幾乎無一幸免。而與此同時,法軍散兵的傷亡人數,據事后統計僅有6人。
在這種看似公平的較量中,法英士兵的損失交換比,達到了驚人的1:33。
好在法軍這邊的最高指揮官,出生于大貴族世家的德賽將軍,紳士風度十足,他先是命令法軍停火,退回己方陣營。
然后,德賽讓自己副官打出白旗,前往英軍陣地,允許他們在戰場上收拾殘局,救死扶傷,法軍保證不會開火。
親眼目睹了這種單方面的大屠殺,毫無疑問是對英軍士氣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垂頭喪氣的約克公爵,再度暗罵了一句“該死的德意志混蛋!”后,命令放棄進攻,全軍就地轉入防御。
在下令聯軍的主力部隊,逐步向北海運河以北進行轉移的同時,英軍的兩個騎兵團,還向前移動了兩百米,以防范法軍的追擊。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