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公開拒絕,那種帶有古羅馬共和國性質的“獨-裁官”頭銜,安德魯卻希望能夠得到屋大維的“奧古斯都”的尊號,意為“神圣、莊嚴、偉大”,以及屋大維后續創立的元首制,他自稱為“元首”,即第一公民。
等到元首制確立之后,古羅馬共和國的元老院、公民大會,以及選舉制仍保存著,但它們都形同虛設,元首集行政、軍事和宗教大權于一身。
其實質,就是共和國外殼下的君主制。
當然,安德魯心中也清楚,現在還不是推出“奧古斯都”與“第一公民”的最佳時機,畢竟普魯士正明里暗地與自己作對。
所以,必須要等到法軍徹底擊敗了普魯士,占領了整個北德意志地區,整個德意志將從歐洲列強的“公共情婦”,變成安德魯法國的“唯一妻子”之后,安德魯才可以在巴黎、柏林或是法蘭克福搗鼓出那些虛名。
至于上述提案的人選,安德魯基本已定好了,而其中一位就是剛剛當選為立法議會(五百人院)議員的退役將軍,儒爾當。
……
吃飽喝足,安德魯再度回到自己的臨時辦公室,他需要繼續處理一些應緊急批閱的公文。
其中一份,來自法國駐丹麥大使克拉克,他宣稱自己與英國人的談判目前毫無進展。由于近期《法西聯合聲明》的出臺,導致英國特使范西塔特爵士惱羞成怒,一度拒絕繼續和談。
不過在談判之前,英國特使還是應法國-軍方的要求,老老實實繳納了3萬英軍戰俘的“監獄生活費”與其他開銷,反正英國佬財大氣粗,有錢的很。
與瑞典特使卡爾·奧托·莫爾奈伯爵的談判,進展同樣也不順利。那是瑞典人拒絕撤離西波美拉尼亞。
不過,這已經不是撤離的問題了,而是瑞典必須在和約上明確放棄西波美拉尼亞的統治權,而且還要賠償荷蘭戰爭的損失。
因為此刻,擁有2.6萬兵力的維克多兵團,即將抵達西波美拉尼亞境內,而在該地駐防的瑞典軍隊,即便是算上武裝民兵和水手們,也不過區區萬余人,根本就不堪一擊。
之所以在如今突擊西波美拉尼亞,安德魯那是在試探普魯士各界對此的反應程度。順便震懾一下隔壁的漢諾威,及海峽對岸的英國。
與此同時,丹麥攝政王儲弗雷德里克六世,最終接受了俄法兩國大使的請求,繼而派出一支由11艘艦船組織的海軍分艦隊,前往西波美拉尼亞沿岸,封鎖瑞典人的逃離路線,借此來報復在之前的哥本哈根之戰中,瑞典對英國波羅的海艦隊的暗中支持。
此外,安德魯致信即將趕赴柏林,參加普魯士國王威廉二世葬禮的外交部長巴泰勒米,指令他與即將在波茨坦王宮登基的新王威廉三世,私下做一筆政治交易。
那就是用漢諾威和西波美拉尼亞兩地,來換取普魯士自1793年以來,吞并的波蘭領土。
這其中,漢諾威和西波美拉尼亞兩地總面積為15萬平方公里,人口180萬;而普占波蘭地區,包括華沙、格但斯克和托倫等城市,以及整個“大波蘭”,面積約有11萬平方公里,以及210萬人口。
對于這一樁交易,嚴格說起來雙方都不算吃虧。
毫無疑問的,波蘭人的復國立場非常強烈,如果不是波蘭臨時政府首腦巴爾斯伯爵,以及總司令波尼亞托夫斯基親王的阻止,波蘭自由軍團的數量已急劇膨脹到15萬,而不是現在的6、7萬。
此外,在法國的所有仆從國-軍隊中,波蘭人是最服從命令,他們作戰勇猛,內部非常團結,軍紀也不錯,而且在接受作戰任務時從不談價還價,只問敵人現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