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和約》和《政治聲明》中使用“神圣羅馬帝國”的名詞,指的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弗蘭茨二世所放棄的是奧古斯都的、君士坦丁的、查理的和馬克西米連的王冠。
于是,教皇利奧在圣彼得大教堂,為那個法蘭克王加冕之后1600年;凱撒在法薩羅戰役勝利之1800多年后,歐洲歷史上“最古老、最神圣的制度”傾覆了,神圣羅馬帝國的末日來臨。
其次,在領土方面,哈布斯堡王朝無條件放棄了,包括但不限于尼德蘭、萊茵蘭,以及德意志與意大利的所有諸侯領地。
不僅如此,奧地利同意將蒂羅爾伯國的三分之二領地割讓給巴伐利亞公國,而后者將象征性的補償前者價值200萬法郎的黃金;
哈布斯堡王朝方面同意將放棄自1772年(普奧俄三國第一場瓜分波蘭)以來,獲取的所有波蘭領土,交給克拉科夫臨時政-府。
對于法軍占領或部分占領的捷克(波西米亞)、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地,哈布斯堡方面愿意立刻撤軍,并隨即結束戰爭,實現民族獨立與民主選舉。
等到兩年后,上述三地的民眾將會以公投方式,決定他們自己的命運,留在奧地利或是選擇獨立。
在最后的和約條款中,不再涉及奧地利南部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與塞爾維亞等地的民族問題,那是法國默許奧地利繼續持有這三個地區,繼而防范土耳其人與俄國人;
第三,在戰爭賠償方面,戰敗的哈布斯堡王朝,將向法國支付8億方面的戰爭賠款。
一開始,安德魯獅子大開口就是15億法郎,最后是在奧地利外交大臣施塔迪翁伯爵苦苦哀求下,這才減少到8億。
事實上,安德魯也清楚,經歷了數年高強度的反法戰爭,加之先后失去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哈布斯堡屬地,以及波西米亞、匈牙利、斯洛伐克與蒂羅爾之后,奧地利國內的財源已盡枯竭。
依照規定,第一筆2億法郎的賠款將在1797年11月30之前支付完畢,屆時,法軍也將撤離維也納及周邊地區。
等到未來5年內,在奧地利連續支付了第二筆3億法郎,第三筆3億法郎的賠款及利息之后,法軍才會從西部的林茨(多瑙河),以及南面的格拉茨(阿爾卑斯山)等地撤軍。
第四點,弗蘭茨二世同意限制奧地利境內,包括但不限于正規軍、武裝警察與民兵等武裝部隊的總數量,將其維系在5萬人以下。
這其中,正規軍的兵力不得超過2萬,而警察與民兵的數量也不得超過3萬,而且還要取締強制義務兵役制等戰時法令。
為監督奧地利在認真執行限制本國的軍力,法方將不定期的派出軍事觀察員,前往奧軍的各軍營,做實地調查。
不僅如此,奧地利將明確退出英國主導的反法同盟,并將在合適的時候,正式加入到法西兩國的反英《聯合聲明》。
事實上,當英國、瑞典與法國的外交官,在哥本哈根舉行雙邊,或三邊和談之際,哈布斯堡王朝就突然宣布投降,意味著反法同盟已變得名存實亡,或是說徹底破產了。
此外,奧地利還依照法國的要求,公開通緝那些拒絕向法軍繳械投降的奧軍指揮官,這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卡爾大公。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