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德國人在談及魏瑪時,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事:這里是“德國第一文豪”歌德生活、工作及后來去世的國度,魏瑪共和國的誕生地,以及最早的義務教育發源地。
前兩種世人皆知,不必累述.
1547年起,魏瑪成為薩克森-魏瑪公國的首都。魏瑪小朝廷國小寡民,根本無力與奧地利和普魯士爭雄。
一番抉擇后,魏瑪毅然決然的站邊到勃蘭登堡-普魯士這邊。另一方面,魏瑪的歷代君主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哲學和文化藝術方面。
在1619年,魏瑪公國就頒布了一項學校法令。規定:牧師和學校教師應該將6到12歲的男女兒童的名單造冊報送學校;上述年齡的兒童必學到學校讀書;不愿送兒童入學的父母處以罰款。
在大部分歐洲人看來,這就是近代義務教育的開端。
……
1797年12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歌德正站在九孔相連的海德堡大橋南面的橋頭圓塔,眺望北岸的圣山南坡的半山腰。
那是他尚在猶豫,今天要不要攀登那一條風光旖旎,曲徑通幽,長約兩公里的散步小徑。
就在這位大文豪猶豫的時刻,在橋頭圓塔的下方,馬車上的幾位貴婦人正在朝大詩人歌德不停的打著招呼,催促著男人趕緊下來,甚至還有袒胸的女人,做出類似飛吻的曖昧舉動,惹得這位中年男人有了想立刻跳入那個香艷馬車的沖動。
毫無疑問的,48歲的歌德正處于中年男人的黃金時期,不僅長相英俊,而且學識淵博、談吐優雅、舉止莊重,加上歌德當時在全德意志,乃至歐洲學術界的崇高聲望,以及在魏瑪公國政界的政治地位,自然受到了無數美女的青睞。
但最終,歌德還是嘆了口氣,他揮了揮手,繼而又做出一個抱歉手勢,目送貴婦們的馬車離開。
畢竟,這次離開魏瑪公國,在德意志四處旅行并非他一人,“妻子”克里斯蒂娜和8歲的兒子奧古斯特,都跟隨自己來到了海德堡。
之所以,要將妻子一詞打上特殊雙引號,那是歌德在1789年,與一名做假花的女工克里斯蒂安娜秘密同居。當年圣誕節,二人的私生子出生,取名奧古斯特,而且是與歌德的恩主魏瑪公爵同名。
由于歌德在魏瑪公國內擔當負責內政事務的樞密院大臣,屬于君主卡爾·奧古斯特大公的最敬重大臣。因此,與克里斯蒂安娜身份懸殊,這份感情不為魏瑪公國的上流社會所容。
所以這些年來,歌德與克里斯蒂安娜只是同居,都沒有結婚。但作為補償,克里斯蒂娜可以隨意支配歌德的私人財富。
事實上,克里斯蒂娜是非常愿意陪同歌德去外地旅行,這樣自己就可以避開世俗的眼光,成為歌德身邊的合法妻子。
前天,海德堡剛剛下了一場大雪,北岸圣山上下都被皚皚白雪覆蓋,道路濕滑難行。而自己的克里斯蒂娜曾反復告誡過,不要在雪天爬山,因為歌德的雙腿經受不住第二次骨折了。
至于第一次摔斷了腿,那還是在5年前。
當時的歌德作為國務秘書,跟隨自己效忠的魏瑪公國的君主,同時也是普奧聯軍的普魯士將軍的,卡爾·奧古斯特殿下,在打通進攻巴黎道路的瓦爾密戰役時,因為雙方持續的猛烈炮擊,導致歌德坐騎受驚,一不留神就從馬背上摔了下來。
不過這也是因禍得福,腿部受傷的歌德被提前送回了法德邊境的戰地醫院里進行治療,而入侵法國的12萬普奧聯軍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士兵被打死、病死、餓死,甚至是累死在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