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周前,俄國波羅的海艦隊趁著冰凍封港前的空隙,在烏沙科夫海軍上將的指揮下,成功突襲了瑞典的卡爾斯克魯納軍港,一舉擊沉擊傷了停泊該軍港的近40艘艦船。
與此同時,烏沙科夫突擊艦隊的損失不過5艘艦船,而且都是小型戰船。此戰過后,瑞典直接將芬蘭灣,以及東波羅的海的制海權,拱手相讓給俄國海軍。
卡爾斯克魯納突襲戰,也算是烏沙科夫為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報了在“第二次斯文斯克松德海戰”中,慘敗于瑞典海軍之仇,
此外,瑞典海軍的慘敗與制海權的喪失,就意味著在明年開春之后,俄國針對芬蘭的大舉進攻將變得不可避免。
即便是算上芬蘭公國,瑞典王國的總人口也不過300萬;而與此同時,瑞典的死敵,俄國卻是一個擁有近4千萬人口的龐大帝國。
更要命的,是瑞典的主要盟友,大英帝國如今也是屢戰屢敗。在接連放棄了地中海與波羅的海的海上霸權之后,英國艦隊當下只能在英吉利海峽與北海一帶苦苦支撐。
由于英國人首先要防范法西聯合艦隊對愛爾蘭島,對英國本土的進攻。所以,在明年瑞典面臨俄國大軍入侵之際,英國是難以提供任何有價值的軍事援助。
基于上述的清醒認知之后,剛愎自用的古斯塔夫四世最終接受了自己的叔父,前攝政王南曼蘭公爵的勸說,以放棄瑞屬波美拉尼亞為代價,退出反法同盟,結束瑞典與法國的戰爭,來贖回亞琛戰俘營里的五千名瑞典士兵,以及在瑞屬波美拉尼亞地區,依然效忠瑞典的1.1萬名士兵(大部分為海軍,部分為武裝民兵)。
上述的1.6萬名瑞典軍人會在數周內,被緊急調往瑞典與芬蘭,將作為抵御俄國明年發動春季攻勢的主力部隊。
在從瑞典手中成功拿下西波美拉尼亞后,就在所有人認為安德魯法國會從三個方向攻擊漢諾威公國的時候,法國駐丹麥大使克拉克居然與漢諾威特使,達成了一項惠及兩國的和平協定。
依照協議,漢諾威議會政-府宣布退出反法同盟,并補償法國價值300萬勒塔黃金的損失,以換取法國與漢諾威恢復正常外交關系。
在1798年的新年伊始,葡萄牙也步漢諾威的后塵,宣布正式退出反法同盟。
至今,除了英國外,原反法同盟的所有成員,都陸續恢復了與法國的正常外交關系。從1792年6月開啟的反法同盟,于1798年1月,以共和國的全面勝利而落下帷幕。
毫無疑問的,圣彼得堡方面對于法國與瑞典之間的和解并不開心,但得知巴黎已同意向俄軍出售50門勝利者臼炮,以及足夠的火藥與炮彈之后,便不再追究此事了。
那是瑞典軍隊在芬蘭與俄國接壤的卡累利阿地峽上,構筑了大大小小,兩百多個堅固堡壘。在經歷西班牙、德意志與意大利戰爭之后,“勝利者”臼炮充分證明就是克制這種堡壘要塞的大殺器。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普魯士新王威廉三世主動跳了出來,宣布普魯士會作為北德意志聯盟的神圣庇護者,為漢諾威公國的中立立場,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對此,正在柏林訪問的法國外交部長巴泰勒米表達了充分的理解,隨后他還代表法國督政-府,與威廉三世簽署了一份互惠互利的領土轉讓協議。
就是法國將剛剛到手的瑞屬波美拉尼亞,以250萬勒塔(約5百萬法郎)的“合理價格”,出售給普魯士王國。
就在大部分人天真的認為,安德魯法國已“放馬南山”,回歸和平,繼而放棄對北德意志地區野心之際,已搬家東岸楓丹白露郊外,悠閑莊園的歌德大文豪,在他的日記本上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