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法國執政官也會將自己對各條款的意見,通過英國特使亨利·阿丁頓之手,傳到“倫敦號”的英國外交大臣手中。
需要說明的,為了此次和談的順利進行,節省信使往返的時間,安德魯還調動了1艘150馬力的蒸汽船,用于雙方信使的信息傳遞。
之前,英方希望法軍能將有線電報,從艾默伊登要塞拉到“倫敦號”上,但被否決。
那是英國軍方現在也在組織人手,大力研制法國的秘密通訊利器,安德魯可不希望將這個“香噴噴的肉包子”,白白扔過去。盡管他也相信英國人未來會在三五年內,獲得無線電報的技術。
至于高壓蒸汽船,就無所謂了。
從兩年前開始,英國人就從奧地利軍隊那邊獲得過好幾艘被俘的法國蒸汽船,憑借自身的強大科技產業實力,在順利完成了拆解與研究工作,成功仿制了一批實驗性質的內河與近海蒸汽船。
在去年11月份的時候,這些蒸汽船就在泰晤士河上使用。英國海軍曾計劃將蒸汽船開到英吉利海峽,但失敗了。
那是在英吉利海峽的惡劣天氣之下,參與實驗的6艘英制蒸汽船在出海不到40分鐘,就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打翻了5艘。
由此,英國海軍大臣和他的幕僚們得出一個定論:無論是英國的,還是法國的蒸汽船,都只適合航行在平靜的內河河面。頂多也只是在近海一帶,充當沿岸炮艇或是臼炮發射平臺罷了。
事實上,英國人的結論也并非是絕對的錯誤。
至少是在1799年之前,法國最先進的蒸汽戰艦的確只能進行近海巡航。一旦有狂風暴雨襲來,就會立刻進到港口里面躲避。
新年伊始,法蘭西科學院的工程師向執政官發來信息:
盡管在去年3、4月間,頻繁遭遇到各種意外,但在1797年圣誕節前夕,工廠為“共和國”級鐵甲艦,特別研制的5千馬力大功率蒸汽機,已獲得成功。
總工程師樂觀的估計,再經過兩三輪的嚴格測試,在1798年6月之前,就可以將這個龐然大物運輸到瑟堡、阿勒弗爾或是土倫海軍基地,繼而安裝到“共和國”級的鐵甲戰艦上。
至于“共和國號”鐵甲戰艦的下水時間,那份報告中絲毫沒有提及,安德魯估計,可能、也許、大概是要等到1799年了。
不過,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畢竟,這種提前了半個世紀,即將問世的(偽)鐵甲艦,即便是有了“懂王”的點撥,科學家、工程師與技師,還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技術障礙。
單單“共和國”級的鐵甲戰艦這一個項目上,法蘭西科學院下屬的幾個研究所,前后已經投入了兩百多萬法郎。
包括海軍部長與眾多造艦專家在內,很多人認為“大功率蒸汽機與鐵甲戰艦項目”浪費太大,根本不值得花費太多。
然而,一貫樂意聽取技術專家意見的安德魯執政官,在項目立場上,卻是力排眾議,堅持之前的主張。對于那些冥頑不明,拒絕執行項目的專家,哪怕是總工程師,都一律趕出項目組。
不過,依照法軍的保密規定,上述這些人將繼續待在基地里面,至少10年。此外,所有參加過項目的人,終生不能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