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法國之所以如此重視直布羅陀半島與直布羅陀海峽,那是地理環境與戰略位置占據了大半原因。
因為只要控制了休達港與直布羅陀半島,就能扼住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交通咽喉。一旦對英國的貿易大戰爆發,法國可以據此直接截斷南歐與北非的所有地中海國家與英國的海陸聯絡,進而徹底孤立英國人。而等到未來的蘇伊士運河開鑿成功之后,直布羅陀海峽的重要性將變得越發重要。
需要說明的,西班牙首相在寫給安德魯的書信中承諾,等到西班牙收復直布羅陀半島后,會將休達港及其附近領土,割讓給法國。作為交換,未來的直布羅陀公爵將不得在半島駐扎私人武裝。
事實上,除了軍事戰略價值外,整個直布羅陀半島幾乎毫無經濟價值。這里既無河流和泉水,也無耕地,軍民所需蔬菜、糧食和淡水基本上都要外部供應。
所以,西班牙人封鎖了直布羅陀的北部邊境,英國如果不提前存儲雨水和定量分配的話,未來喝水就將成大問題。
……
進入5月下旬的時候,地中海進入高溫少雨的季節,那是受副熱帶高壓支配后,來自北大西洋上的冷濕氣流徹底放棄了地中海。
從清晨日出以后,直布羅陀要塞便始終處于烈日的煎烤之下。
雨是不會有的,因為天空未見任何烏云,唯有幾朵懶云只是零散分布與碧海藍天之間,頭頂上依然難得有一絲流動的空氣。
連日的干悶氣候,與戰爭狀態下的緊張氣氛,不斷折磨著堅守要塞的8千多名英軍,以及他們的指揮官,羅伯特·克勞福德少將。
不得不說,今年35歲的克勞福德的仕途之旅,顯得非常順利。
1779年,克勞福德成為英軍少尉,不久被派往印度次大陸的加爾各答服役,在短短10多年里,一路順風順水的晉升到陸軍上校。
1794年,返回歐洲的克勞福德上校,被約克公爵招致麾下,參加了英國在比利時戰場上的最后一次勝利,朗德勒西要塞攻防戰。
兵力處于絕對弱勢的英奧普荷四國聯軍,在科堡元帥的指揮下,以攻代守,一舉擊敗了法國北方軍團和阿登軍團的圍攻,令法軍損失了2萬多兵力,
此戰中,克勞福德上校跟隨約克公爵的2千英國騎兵,沖垮了3萬法國阿登軍團的防線,還親手俘獲了該軍團的司令官,查普斯將軍。在戰后,克勞福德得到了約克公爵的火線提拔,晉升戰時準將。
需要說明的,這位克勞福德準將是一個嚴格的紀律主義者,有時有劇烈的情緒波動,這使他贏得了“黑鮑勃”的綽號。
等到日后法國的無敵統帥安德魯-弗蘭克進駐里爾,這位克勞福德準將在庫特萊戰役前夕,卻因遭遇一名奧地利士兵的誤傷,而不得不離開戰場,回到英國養傷。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