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前幾天,普魯士駐法國大使列瓦爾德男爵卻向柏林方面發來了一份絕密情報,繼而引發了威廉三世,霍恩索倫家族成員,以及絕大部分普魯士軍政官員的極大憤怒。
那是安德魯為了鞏固自己對德意志西部、與中南部地區的統治,正在秘密籌劃組建一個18世紀版本的“萊茵同盟”。
之所以強調18世紀版的,那是在13到15世紀,德國西部萊茵河流域的城市也締結過一份“萊茵同盟”。
當時參加者有美因茨、科隆等50多個城市。其目的是為了保護城市商人的利益,反對封建主的掠奪。
這個萊茵同盟不僅擁有自己的武裝,還有統一的組織,以加強各城市間的聯系,發展對外貿易,同法國、尼德蘭等地有著頻繁的貿易往來。
而如今的“萊茵同盟”,是安德魯在1797年初的一種設想。等到征服了哈布斯堡王朝之后,這一構想開始浮出水面。
從今年3月開始,法國外交部長巴泰勒米,奉安德魯執政官之命,先后訪問了魯爾、巴伐利亞、符登堡、巴登等國,與上述各國的外長,初步達成了一項有關“萊茵同盟”的建設性草案。
依照盟友規定,那些受到安德魯法國支配的德意志各國及自由城,必須加入到法蘭西第一執政倡議成立的“萊茵同盟”。
目前,已確定加入的同盟名單包括:魯爾、巴伐利亞、符登堡、巴登、薩克森與黑森等個西部和中南部等19個德意志國家,以及烏爾姆、漢堡、不萊梅、法蘭克福等16個自由城市,合計35個成員。
依照規則,“萊茵同盟”將于1799年之前,在自由城市法蘭克福正式成立。所有成員將簽署一項法律文件,正式摒棄神圣羅馬帝國,而將“萊茵同盟”作為帝國的繼承。
不僅如此,所有同盟國成員必須一致選舉,法蘭西第一執政官安德魯-弗蘭克,作為他們的保護人,視法國為宗主國。
作為對安德魯法國的“保護”表示由衷的感謝,該同盟的所有成員將一致承諾:他們有義務在發生戰爭的情況下,必須為安德魯法國提供不低于8萬名士兵。
“萊茵同盟”成立,其意義非同尋常,作為該聯盟的領導者,安德魯法國持續加強對德意志諸小邦的政治統治;
而聯盟提供兵員并修建戰略道路,分擔了法國對外戰爭的重荷;
聯盟各國與法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為法國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銷售市場與工業原料。
不僅如此,等到了適合的時候,萊茵同盟就將演變成為“萊茵邦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邦聯”體制。
根據安德魯提出的有關“萊茵邦聯”的構想,未來的萊茵邦聯除了軍事上結成聯盟外,還應有共同的憲法機構,下面要有一個常設的邦聯大會,以及邦聯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