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了麥克唐納的擔憂,安德魯隨即將目光放在地圖下方,法普兩軍主力,30多萬軍隊相互對峙的圖林根山脈一帶。
依照戰前,由統帥部提出,總參謀部擬定的《黑色方案》,索漢指揮的西普魯士方面軍,將擔當第一階段的突擊群,并在內河艦隊的強大火力掩護下,以及軍情局特工的配合,務必要在6月17日之前,突破漢諾威與威悉河的防線,并迫使默倫多夫軍團繳械投降。
顯然,福將麥克唐納的運氣太好,以至于任務目標的達成,居然提前了3天。
毫無疑問的,默倫多夫軍團的覆滅也不可避免的令威廉三世等人警覺起來,大概率會選擇將全部主力回撤到易北河以東,從而能夠在波茲坦與柏林重新組織防線。
這顯然不是統帥部和總參謀部希望的,依照安德魯的指示要求,務必要把默倫多夫軍團、布倫瑞克軍團、霍恩洛厄軍團與呂歇爾縱隊,合計16.2萬普軍全部留在易北河與威悉河之間,將其圍殲或促使迫降。
補充一點,此處的呂歇爾,并非布呂歇爾,兩者不一樣,也毫無親緣關系。前者為軍團級的指揮官。至于現在的布呂歇爾,只是一名剛被威廉三世提升為師級指揮官,中將軍銜。
等到漢諾威與默倫多夫軍團投降后,法軍總參謀部立刻指使內河艦隊留下1艘炮艇,配合地面部隊,繼續掃蕩威悉河流域的其他城堡要塞。
而余下4艘炮艇則將原路返回,沿著波羅的海南部前往易北河入海口,逆流而上,預計會在漢堡一帶,補充到易北河內河艦隊。
擁有30多艘內河炮艇的易北河內河艦隊,其主要任務兩個:
第一,配合西普魯士方面軍、中普魯士方面軍和總預備軍的攻勢,內河艦隊自下而上的,攻擊與奪取易北河沿途的勞恩堡、維滕貝爾格、馬格德堡、德紹、盧特施塔特與德累斯頓等城市要塞;
第二,在易北河中上游一帶,尋找、發現、追擊與擊潰,那些已被法軍擊潰的,但依然保持建制的普魯士軍隊,尤其是要防止威廉三世、布倫瑞克、霍恩洛厄、呂歇爾與布呂歇爾等人渡過易北河,在波茲坦與柏林一帶重新組織防線。
由于薩克森君主奧古斯塔·弗雷德里克三世沒能依照之前,同安德魯法國簽署的秘密協議,將兩萬薩克森士兵從普軍的霍恩洛厄軍團撤回國。
基于此,嚴重背盟的薩克森公國與其首都德累斯頓,都將成為法軍及盟軍的打擊目標。此外,安德魯曾推薦奧古斯塔·弗雷德里克三世成為未來華沙大公國的君主,此方案也已經被撤銷了。
視野回到法軍統帥部,在得知西普魯士方面軍突破了威悉河與漢諾威防線后,安德魯隨即向中普魯士方面軍下達了全面進攻的命令,命令法軍迅速穿越圖林根山脈東段,盡快突破薩勒河的防御,圍殲薩爾菲爾德和埃斯巴赫一帶的普魯士守軍。
考慮到另一時空中,耶拿-奧厄施泰特戰役中的各種意外驚喜,安德魯判定剛剛失去了長孫菲利普的霍恩洛厄親王,會將他的軍團留在耶拿與魏瑪一帶,繼續擔當普軍的后衛,掩護布倫瑞克軍團和威廉三世先行撤退。
對此,安德魯早已未雨綢繆,他先是派出旺達姆的第九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駐了哈瑙東北方向,100公里外的富爾達。
這一帶屬于黑森公國以及十多個德意志小諸侯的領地,他們在法普戰爭爆發之日,就宣布保持絕對的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