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與瓦爾特堡結緣的歷史人物是德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而圖林根就是他的故鄉。
馬丁·路德曾在瓦爾特堡中隱姓埋名,他用容克·約爾格的假名隱居了10年之久。而這一期間,這位宗教改革家規范了德語語法,還將《圣經》的“新約”,從希臘文翻譯成德語……
當然,馬丁·路德與德語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座充當軍事要塞的瓦爾特堡。
因為建在懸崖之上的城堡,在上月剛剛部署了20多門12磅與18磅的重型火炮,可以徹底封鎖山下的道路。
由于麥克唐納將軍突發神威,不僅提前3天拿下了漢諾威,還全殲了默倫多夫軍團,使得法軍通向易北河與柏林的道路,變得暢通起來,但也打草驚蛇,讓圖林根山脈的普軍主力感覺到危機。
目前,普軍官兵們被要求提前打好包裹,準備隨時從圖林根山脈以北地區,撤回到普魯士境內。
基于這種情況,霍斯接到一項緊急軍令,要求他的山地旅務必要在15日之前,占領愛森納赫城即周邊地區。
此舉,主要是為達武將軍指揮的5萬近衛軍團掃清道路上的障礙,還要協助主力部隊解決好大戰之前,軍需糧秣的供應。
從馬爾堡繞道洪貝格,直到愛森納赫,盡管近衛軍團避開了險峻陡峭的圖林根山脈,但這里沒有適應蒸汽船的河流,運輸不利。
此外,這一百多公里的道路盡管大都位于山谷、盆地與丘陵之間,但由于往來商路年久失修,路面坎坷不平,非常不好走。
基于此,近衛軍團的輜重車隊首先保證的,是軍隊槍炮彈藥的補給。至于食物,僅有士兵隨身攜帶的五天緊急干糧。
所以,安德魯發給霍斯的第二道命令,就是要山地旅為五萬主力部隊準備好面包、黃油,大肉腸和肉菜湯,至少是一周的供應量。
事實上,想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只需要占領瓦爾特堡,就能控制愛森納赫,及其周邊的交通要道。
滿足五萬近衛軍團連續一周的糧秣與肉食,對于物產富饒的愛森納赫而言,并不是難題。據霍斯所知,城鎮議會的倉庫里面就囤積了數千噸的面粉,以及制作面包的各種陪料。
而作為雜糧的玉米和土豆,更是堆積如山。至于肉食,大部分就需要從附近居民那里進行采購了。好在法郎在愛森納赫購買力還算不錯。
不過來自軍情局情報人員的消息,顯示在瓦爾特堡里面,居然部署了4門“勝利者”臼炮,還有已被法國淘汰的臂板信號機。
需要說明的,這4門“勝利者”臼炮并非普魯士人的簡陋仿照品,而是從法國購買來的原裝貨。
從馬爾堡到愛森納赫這1百多公里的道路崎嶇不平,使得那幾門重達近8噸的“勝利者”臼炮,并沒有跟隨近衛軍團,導致未來的進攻堡壘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麻煩。
如今,反而是愛森納赫的守軍,“很是貼心”的為遠道而來的法國近衛軍團解決了攻堅方面的大難題。而且是連彈藥都一并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