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的,騎兵那種混亂無序的撤退,沖散了步兵的進攻方陣,等到法軍的密集炮火,開始蔓延過來的時候,我們就徹底崩潰了。”
在長達30分鐘的大規模散兵攻擊之后,普魯士軍隊一下子就損失了近萬名士兵,導致防線上出現了不少漏洞。
在利用散兵成功削弱普軍實力之后,莫蒂埃觀察到普軍士兵的士氣已明顯下降。于是在下一刻,莫迪埃決定向依然堅守正面戰場的陶恩欽師團(含增援師團),發動第二波進攻。
而此刻,陶恩欽和他的軍隊失去了之前的從容,在強大法軍的持續攻擊下,防御陣地上顯得一片慌亂。
下午2時過后,承擔了法軍3個集團軍7萬兵力,大部分攻擊強度的陶恩欽部(縱隊)損失極大,該縱隊原有的2萬多兵力,包括陶恩欽師團,后方增援的一個步兵師團,以及之前的霍岑多夫師團,總體戰斗減員竟然高達40%。
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這些德意志士兵的忍耐力和自我犧牲精神。他們那頑強的戰斗意識,以及單兵作戰技能,無不令蘭格拉芬柏堡之上的法軍高層肅然起敬。
事實上,陶恩欽縱隊的失敗,顯然是輸在霍恩洛厄親王的瞎指揮,輸在低劣的武器裝備,輸在令人可笑的戰略層面,輸在……
與軍人們的感觸不同,安德魯認為這些薩克森人的抵抗,已對法軍造成了近三千人的傷亡,身為執政官的他又要考慮在戰后,法國政-府會為此付出多少的撫恤金。
所以,這一大筆開銷必須交由薩克森選侯奧古斯塔·弗雷德里克三世拿出來。
之前,安德魯為拉攏這位薩克森選帝侯,甚至還向其承諾會贈送一頂華沙大公國的君主頭銜。
然而,由于薩克森公國“拒絕”在法普戰爭中保持中立,很快被這位“萊茵同盟的保護者”取消了資格。
至于未來,安德魯是否需要分割薩克森公國的領土作為懲戒,那要看德累斯頓方面在戰后的表現了。
視野重新回到戰場。
普軍前敵指揮官察覺到法軍的進攻力量,忽然增長了一倍有余,己方防線也是壓力倍增。
很快的,陶恩欽意識到法國人使用了戰略預備隊。不僅如此,法軍第12軍和第8軍也從左右兩翼包抄過來,試圖一舉吞并整個陶恩欽縱隊。
在敵眾我寡之下,陶恩欽決定不等后方的霍恩洛厄親王的命令,在留下一支殿后部隊后,便下達了撤退令。
這位薩克森將軍的猜測沒錯,但不準確。
一直在戰場邊緣,作壁上觀的內伊第11軍,的確是被中普魯士方面軍的總指揮佩里尼翁釋放出來,繼而加入到正面戰場,配合莫迪埃的第五軍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