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布倫瑞克公爵還從德累斯頓那邊收到一條信息,有一支約2萬軍隊的法德聯軍(東普魯士方面軍的左翼),正從波西米亞地區的蘇臺德山脈出發,穿越薩克森公國,準備由南至北,封鎖易北河東岸。
毫無疑問,原本就與威廉三世心不齊的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塔·弗雷德里克三世已經徹底拋棄了普魯士,選擇站隊到安德魯法國那邊……
聽到這里時,即便威廉三世再怎么遲鈍與愚昧,他也明白布倫瑞克公爵在話語里表達的隱晦含義:那就是在這場1798年的法普戰爭中,普魯士已經完完全全的失敗了。
如今,作為全普魯士僅存的野戰軍團的司令官,布倫瑞克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拼死掩護普王威廉三世和王后露易絲,以及樞密院的顧問大臣們盡快渡過易北河,回歸柏林。
與此同時,布倫瑞克也表示,他和他的將軍們會竭盡全力,從法軍大包圍圈中,將盡可能多的普魯士軍隊帶回到柏林,或是更遠的但澤,或是靠近俄羅斯的柯尼斯堡。
事實上,布倫瑞克還有一句話沒有再說了,那就是建議威廉三世承認戰敗,主動向安德魯求和,哪怕是割地與賠款都行。
然而,這條投降之路已被法國,不,是被安德魯徹底封死。那是奧維茲男爵的第二次求和已經失敗了。
依照安德魯的原話,就是威廉三世想要留住德意志人的寶貴鮮血,就應該盡早的退位。然后帶著他的王后,以及所有的子女統統離開普魯士,離開歐洲大陸,至少安德魯可以保證他們的安全。
換言之,安德魯父子將取而代之,成為普魯士的新國王。
由于涉及到霍恩索倫家族的權力爭斗,盡管布倫瑞克一系與王室家族聯姻不少,但也屬于旁系,自然不太好多說什么。
這位普魯士元帥總不能直接勸告威廉三世,依照安德魯的“建議”,放棄普魯士的王位,離開德意志,離開歐洲大陸。以“犧牲小我”的精神,來挽救數十萬德意志人的鮮血。
當布倫瑞克說完之后,房間里的君臣二人立刻陷入到一種可怕的沉默中,誰也不說話,也不看著對方,時不時還在內心唉聲嘆氣。
從魏瑪開始撤軍的時候,威廉三世已在極度懊悔了,他怎么也想不通,不過是一份措辭并不強硬的“最后通牒”,就被法國人解讀成為“對法宣戰”。
不僅如此,全歐洲的外交官大部分都認為,是普魯士國王主動挑起了這一場法普戰爭。
好吧,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腓特烈大帝調教出來的二十多萬普魯士精銳之師,怎么就在短短的七八天里,就連續遭遇到重創。
先是默倫多夫元帥的軍團在漢諾威投降,接著就是霍恩洛厄親王的軍團,以及呂歇爾縱隊在耶拿-魏瑪會戰中,全軍覆滅。
單單上述兩次失敗,普魯士已經損失了兩個大軍團與一個縱隊,合計有10萬大軍。更要命的,是眼下6萬多人的布倫瑞克軍團,正在易北河流域,面臨著25萬法軍的圍追堵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