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普戰爭爆發之初,與中下級軍官們的狂熱不同,已從父親那里了解到更多絕密情報的威廉中尉,就對勝利不抱任何的希望。只是聰明的他,從沒向布倫瑞克公爵之外的任何人,透露過自己的真實想法。
即便是與克勞塞維茨中尉的交往中,威廉雖然驚嘆好友對戰局的準確推斷,但大部分的時間里依然保持緘默,僅充當一個忠誠的傾聽者。當然,某些觀點他也會在父子交流的時候,傳遞給普軍的總司令。
對于眼下注定戰敗的結局,那些少將及以上軍銜的普軍高層,即便是在近衛軍體系,大都看得非常明白。
然而,腓特烈大帝時代的輝煌,普魯士式的軍國主義,以及家族的榮譽,卻早已深深烙印在元帥與將軍們的頭腦里,難以掙脫。
也是這個原因,默倫多夫元帥直到山窮水盡之際,才會選擇向優勢法軍投降;至于霍恩洛厄親王,則是在臨時前的那一刻,出于保全2萬多部下的目的,允許自己的繼任者同法軍進行和談。
年輕的威廉卻沒有這些顧慮,首先他不是普王的近衛軍,沒有選擇愚忠;其次,憑借自己的特殊身份,可以知曉大量的絕密情報,加之與克勞塞維茨的交流,威廉中尉有著自己的判斷。
見到普魯士元帥一直沉默無語,傳令官繼續說:“現在,我也開始相信克勞塞維茨中尉的大膽推測,這場戰爭就是那個……的私生子……”
“他叫安德魯-弗蘭克,現在是法蘭西的第一執政官,同樣也是霍恩索倫家族的一員。另外,正視自己的敵人,才能發現對方的弱點,繼而有機會戰勝他。”布倫瑞克立刻糾正了兒子的不正確描述,不過,這恰恰是威廉一種有意的試探。
還在柏林搞動員的時候,所謂的“私生子”基本上成為了安德魯-弗蘭克的專用丑化名詞,意在宣揚威廉三世的正統。
只是等到戰爭打到這份地步后,除了那些冥頑不明的王家近衛軍,也沒有多少普軍軍官使用這個代表“政治正確”的專屬詞匯了。
“是的,父親!”有則改之的威廉立刻糾正了之前稱謂,他說:“安德魯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扶持他的大兒子奧古斯特大公,登上普魯士王位。基于此,我認為法國在取勝之后,不會針對戰敗的普魯士,實施類似哈布斯堡王朝這般,索要大筆的戰爭賠償金,以及大半的領土肢解。也許還會允許普魯士保留少量的波蘭占領區,以及維持北德意志各個邦國的現狀。”
“那魏瑪公爵呢?”布倫瑞克打斷了兒子的話題。雖說投降的普軍與法國人都宣稱卡爾·奧古斯特公爵是被魏瑪暴民殺害,但真正相信的人,估計沒有幾個。
威廉心中早有預案,他解釋道:“卡爾·奧古斯特公爵早在戰前就將自己立于死地,他不停的發表各種言論,公然將法國執政官與私生子綁定一起做羞辱。至于霍恩洛厄親王之死,也同樣如此。
而父親從先王威廉二世時期開始,只是在軍事方面支持國王的行動,很少參與政治,尤其是竭力避免參與到霍恩索倫家族的正統與旁系之爭,因此與安德魯并沒有太多的私仇。”
“很好!”布倫瑞克公爵對于兒子的分析能力進行了肯定,但他沒有進一步的表態,只是簡單的囑咐了一句,“一旦戰斗打響,你就緊緊的跟在我身邊,哪里都不要去了。千萬記住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