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炮兵實施的轟炸,持續了大約一刻鐘左右,總共發射了數百枚4磅與6磅炮彈。
不過,對于及時尋找掩體,進行躲避的法軍士兵來說,炮擊并未造成多少損害,前后也僅有30多個倒霉蛋不幸被實心彈直接擊中,非死即傷;或是遭遇到被炮彈濺起石頭等雜物的二次傷害。
當然,步兵的胸墻也被火炮摧毀了好幾段。但這很容易重新補上,根本無需工兵來做,站位上的步兵就能輕松完成。
事實上,損失最大的就是炮兵陣地上,那6門被布勞阿德將軍視為雞肋的3磅騎兵炮。等到敵方炮轟結束時,法軍僅有1門3磅炮還能正常使用,其他5門火炮基本上已淪為一堆廢鐵。
毫無疑問,普軍指揮官是將法軍的炮兵陣地作為打擊重點,也是在試探對面法軍的遠程火力點。
顯然,布呂歇爾對于這個結果是非常滿意的,意味著法軍陣地上已沒有更多的火炮了。
心中還是不太放心,布呂歇爾隨后又派出兩個中隊的騎兵,在法軍陣地前,實施近距離的火力偵察。
諾因多夫村南面一帶地勢開闊,中間是礫石公路,兩翼是草場,整個寬度超過了3百米,比較適合騎兵實施正面沖鋒。
只是在草場兩端分布有溪流、亂石,以及茂密的樹林,并不適合騎兵進行迂回包抄。所以,法軍選擇在諾因多夫村進行第一道防御,并開挖了一道簡單塹壕,構筑了步兵的射擊胸墻。
在地勢方面,由于北高南低,普軍對諾因多夫村的進攻路線,形成了一個小角度的緩坡。換言之,騎兵屬于向上仰攻,馬匹消耗氣力會比較大,尤其是對負重較大的胸甲騎兵。
由于布呂歇爾是從基層成長起來的,以至于在軍營生活中有暴露出太多問題,不僅貪財好色,而且舉止粗魯,經常天馬行空的胡言亂語,時常違背上司的命令,一點也不像一位行為舉動嚴謹的普魯士軍人。
盡管有各種各樣的毛病,但布呂歇爾一貫是臨陣殺敵毫不退縮,而且經歷了數十年戎馬生涯后,在他那粗俗不堪的外表,有著“猛虎嗅薔薇”的細膩。
半小時前,布呂歇爾以2瓶上等“雷司令”為代價,要求己方炮兵的指揮官重點測試法軍的炮兵陣地,包括火力范圍和強度。
不僅如此,依然不放心的布呂歇爾,還派出2個滿員的輕騎兵中隊,250名騎兵,對法軍陣地實施火力偵查。
等到普軍開始頻繁調動之際,法軍一側的觀察哨兵已將上述情況,及時通報給戰地指揮官。
此刻,布勞阿德將軍手中的雙筒望遠鏡,始終對著普魯士人的來攻方向。或許是感覺高度不夠,導致視野不太遠,他隨即跳下戰馬,干脆爬到一輛兩米高的輜重大車上面。
“嗯,進攻隊列只有兩個騎兵中隊,不足260人,暫時沒有步兵跟進。”在確定了普軍的進攻規模后,布勞阿德立刻明白這是敵方的火力偵查,他隨即告知守在一旁的副官。
“傳令各團營,讓手持后裝槍的士兵全部出列,撤后陣地30米。”
當下,“后裝栓動擊針槍”已經問世一年有余,而且正逐步列裝到法軍各(集團)軍。
然而,受限于擊針槍產能的嚴重不足,除了安德魯的兩支嫡系王牌部隊,即貝西埃爾的近衛第一師團,還有旺達姆的第九軍,全部裝備了最新式的后裝步槍之外,其他各軍(師)部隊,包括成立不久的近衛第二師團,也僅有三分之一的步兵列裝有后裝栓動擊針槍。
又過了一會兒,普魯士的騎兵已經在小跑,進攻開始了。
“距離!”布勞阿德大聲問了一句。
一名爬到枯樹上,擔當觀察敵方動態的觀察員,大聲報道:“輕騎兵,人數250,距離7百米!……6百米!……5百米……”
在普軍騎兵開始啟動時,法軍那邊的軍鼓聲如雨點般響起。
此刻,各團的指揮官首先騎馬立于己方橫隊后方20米,在他的左側是掌旗官,巍峨不動的護衛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