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諾因多夫村戰事正酣之際,遠在30公里外的馬格德堡要塞,衛戍司令克萊斯特將軍收到了國王威廉三世的親筆信,得知布倫瑞克軍團,目前在黑克林根一帶遭受到數萬法軍的全力狙擊,因為“地勢不利”等因素,大軍團難以繼續北行。
在權衡利弊后,克萊斯特決定再度出兵南下,親自率領1.2萬人,攜帶15門火炮,攻擊法軍的背部,繼而打通與黑克林根的聯絡通道。
鑒于法軍內河艦隊的嚴重威脅,克萊斯特命令增援部隊,不再從南面直接出城,而是從城西實施迂回南下。
然而,普魯士軍隊那種拖拖拉拉的老毛病又犯了,部隊從接到軍令到出城,前后用了差不多1個多小時。
與此同時,北面普軍來犯的情報已被法軍偵察騎兵發現,立刻上報給了負責監視馬格德堡守軍的德比利律準將。
此刻,指揮官德比利律麾下僅有2干法軍,顯然不足以在正面戰場,阻止1.2萬普軍的南下。
在向黑克林根司令部請求援軍的同時,德比利律立刻調整了部屬,他分出6百多名散兵,由15到20人形成一個戰斗小組,手持前裝線膛槍或少量的后裝栓動擊針槍,潛伏于普魯士軍隊的途徑之地,在道路兩側的樹林、農舍、玉米地、磨坊、果園、灌木林,不間斷的襲擾過往的普軍士兵。
毫無疑問,各個散兵戰斗小組的任務,只是做外圍阻擊,絕不與優勢敵軍進行正面交鋒,主要遲滯普魯士人進攻步伐,打擊普軍士氣。
而且,在戰斗前散兵們都要選好撤離路線,隨時進行撤離。此外,各個戰斗小組的主要打擊目標,集中于敵方的軍官、通信兵、炮兵、輜重彈藥車等。
不僅如此,德比利律基于霍斯將軍堅守烏爾姆城的經驗,將手中僅有的2個輕騎兵中隊(約230名騎兵)全部派出去,主要是配合掩護散兵們作戰,并在關鍵時刻,解救被優勢敵軍圍困的作戰小組。
至于指揮官本人,則帶領干余名士兵退守舒爾策堡,扼守普軍南下黑克林根的必經之路。
這是一座廢棄了數百年的中世紀城堡,建筑于一座樹林密布的丘陵之上。上干年的歲月侵蝕,加之過往戰爭的破壞,整個舒爾策堡,除了花崗石構筑的外墻尚且完整外,城堡的其他地方早已干瘡百孔,包括屋頂都有好幾個大窟窿。
不只如此,城堡內的樓板很多處塌陷了,地板上處處堆積著瓦礫,野草叢生。樓梯看起來岌岌可危,踏上有一種危險的感覺。
因為廢棄已久,附近的農戶將這座城堡變成了一座果園,因為厚實的外墻可以保護動物或貪婪者的采摘。只是等到戰爭開始的時候,果園里的農夫一家子早已跑的無影無蹤了。
進入莊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道十六世紀的圓拱形,門楣是亨利四世時代的拱頂石,從門里望出去是一個果園的樹木。
門的旁邊有一個肥料坑,還放著農夫逃亡前的幾把鍬和鎬、幾輛小車,還有一口石沿和鐵轆轤的古井,以及一座帶小鐘樓的禮拜堂,在禮拜堂墻根長著一棵正在結果的梨樹……
另一方面,舒爾策堡扼守南下的道路,即便法軍缺少火炮,僅有的兩門6磅炮,還是今日拂曉時分,從普軍敗逃戰場上“淘到”的寶貝,而且總體彈藥量也僅夠發射50多發。
好在是從山頂居高臨下,后裝槍的實際有效射程可以達到六、七百米,足以威脅到山下公路上通行的普軍士兵。
不僅如此,控制這種中世紀廢棄城堡還有一個好處,由于仰角的問題,普軍使用的大部分火炮,除了臼炮外,都不能直接轟擊占據舒爾策堡的法軍。
當然也不是沒有辦法,那就是普魯士炮兵不辭勞苦,用六、七個小時的時間,將一批笨重的火炮,搬運到舒爾策堡的對面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