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所有的逃兵都是被拒絕進入城中,等到有炮兵嚷嚷著要在城外架設10門火炮時,城門最終被打開。于是在短短兩、三天內,整個城市就擠滿了至少1萬名士氣低落的士兵。
期間,奧蘭治公爵組織了一些有責任感的普魯士軍官,試圖把潰敗下來的士兵送回他們各自的部隊,但這些人卻拒絕合作,堅持要奧蘭治公爵將他們送到河對岸,回歸普魯士的地域。
好在前日,法軍游騎兵開始在易北河東岸活動,一直嚷嚷要渡河的逃兵們也偃旗息鼓,不再折騰了。
當日,奧蘭治公爵臨時任命了普魯士將軍馮·榮格·拉里希擔當城防衛戍司令官,準備保衛自己的城市。
到了18日下午,旺達姆將他的大騎兵縱隊分出8百騎兵,“包圍”了德紹。當然這點兵力,不過是遠遠監視德紹普軍的動態。
不久,法軍騎兵的指揮官普雷瓦爾上校,讓一名少尉打著休戰的旗號進入了德紹城。法軍特使告訴所有人,布倫瑞克軍團已經徹底覆滅,并要求奧蘭治公爵和德紹守軍能夠立刻投降。
起初,奧蘭治公爵和他的普魯士要塞司令拉里希將軍,都拒絕法國了。那是他們根本都不相信,整個大軍團,總計6萬多人,就能在一天內被法國徹底打敗,而且還是布倫瑞克公爵帶領了手下的4個中將師長,主動向法軍投降。
然而,有關大軍團的噩耗于傍晚傳來,從前線潰敗下來的普軍官兵向奧蘭治公爵證實了法軍特使的通報。
不僅如此,海爾曼將軍和他的后衛部隊被圍殲。因為拒絕向法國人投降,海爾曼與他的親衛隊,盡數戰死在一座水磨坊里面。
此刻在德紹城中,因為大量收攏了潰兵,奧蘭治公爵麾下現在擁有著14個營、30個騎兵中隊和4個炮兵連,總計1.2萬名士兵,以及20多門野戰火炮。
總體來說,憑借堅固的要塞,普軍尚有一戰之力。
然而,隨著馬格德堡的陷落,以及多艘法軍內河艦隊陸續出現在德紹周邊的水域,并徹底封鎖了普軍的所有出路。
很快的,這座城市的擁有者奧蘭治公爵,還有堡壘指揮官拉里希將軍的抵抗下去的決心,開始迅速減弱,并且最終瓦解了。
6月19日的拂曉,要塞司令拉里希將軍代表奧蘭治公爵,迫不及待的在投降書上簽字,條款中包括了城市、要塞,以及大量的火藥和彈藥的投降和移交。
包括指揮官拉里希將軍在內的,總共約1.2萬名普軍士兵成為了俘虜,法國除此之外還繳獲了包括要塞炮在內的136門大炮。
對于安哈爾特公國和奧蘭治公爵,安德魯表現出寬容大度的一面。
在與奧蘭治公爵舉行的短暫會晤期間,法國執政官也僅僅要求對方“象征性賠償”了價值300萬法郎的黃金,但是要承擔12萬多法軍至少5周的糧秣。
之所以要勒索300萬法郎,那是安德魯需要在明天,于馬格德堡,以最高統帥身份,對圍殲布倫瑞克軍團的有功之臣進行特別獎勵。
至于安哈爾特公國所承擔的10多萬法軍的糧秣,事實壓力并不大。
那是中德意志地區以丘陵和盆地為主,加之境內的河流眾多,灌溉方便,土地也比較肥沃,主糧中的小麥、燕麥、玉米和土豆產量很大,內河漁業與畜牧業也不錯,至少比起北德平原那種貧瘠的沙土地,要好上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