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安德魯還計劃在未來的10年內,將撒丁-皮埃蒙特、威尼斯、熱亞那、帕爾瑪、摩德納、盧卡等諸侯國,與倫巴第-托斯卡納王國糅合在一起,組建一個相對統一的意大利王國。
當然,這個規劃中的意大利王國,暫時會拋棄教皇國,以及更南面的那不勒斯王國(兩西西里王國)。
一方面原因,是教皇國的特殊地位比較麻煩,只要庇護六世不主動作死,如今已喜好安穩過渡的安德魯,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過分,讓大家守住各自的底線最好;
另一個緣由,卻是南端的那不勒斯王國太窮,而且遍及山區與西西里島上的流匪們(燒炭黨人)很具有造反精神,那不勒斯的軍隊屢次圍剿不力,還一度向北面的法軍求援。
對此,安德魯也懶得去管,一心想著將富庶的意大利中北部地區撈到手再說,而不愿意拉著愚昧保守的那不勒斯國王一起玩。
回到進入收尾階段的法普戰爭,相對于上面那個10年內“統一意大利”的方案,安德魯并不打算將這種模式復制在德意志地區。
相反的,他還會限制與削弱普魯士的擴張,包括將普魯士20多年來占領的東方領士,全部歸還給波蘭;禁止未來的普魯士王國,與魯爾大公國,及其他的北德意志諸侯進行合并;
不僅如此,安德魯還要在普魯士各地,繼續駐扎一定數量的法軍及盟軍,并限制普魯士的軍隊規模(初步確定保留3萬正規軍),還要禁止普魯士國內推行預備軍役制。
此外,安德魯在抵達柏林之后,會下令解散柏林的樞密院顧問制,直接將自己的親信安插到新一屆的普魯士內閣里面,這其中就包括財政大臣、國務大臣、外交大臣與戰爭大臣……
除了進攻普魯士的西、中、東三個方面軍外,還有東面的,由馬塞納擔當總指揮的波蘭方面軍。
一開始,安德魯準備將其命名為涅曼河方面軍,那是普魯士的柯尼斯堡,與俄國的國境線就是涅曼河。
不過,將涅曼河充作俄普兩國的邊境線僅限于北方,在中部與南部,兩國邊境線主要是維斯瓦河,及其附近的支流。
事實上,普魯士統治下的華沙距離俄國防御地帶,也不過三、四十公里。當東布羅夫斯基的波蘭自由軍團圍攻華沙的時候,馬塞納指揮的波蘭方面軍的8萬大軍,就陳兵于維斯瓦河以東,震懾試圖靠近的俄國-軍隊,尤其是那些喜好為非作歹的哥薩克騎兵。
秉承安德魯統帥主動挑事的要求,身為方面軍總指揮的馬塞納,親自設計了一個伏擊方案,他命人將法軍向前線部隊運送食物的輜重車隊的行動線路,透露給潛伏在華沙近郊的俄國密探。
第二日,當法軍輜重車行進至一大片樹林與湖泊之間的道路時,遭遇到上干名哥薩克騎兵的攔截。
見狀,負責押送的法軍士兵一哄而散,俄國騎兵也不追趕,而是急于翻找他們需要的食物與酒水,尤其是克拉科夫一帶產的精品伏特加。
只可惜,俄國人并沒有找到食物與酒水,輜重車上的木桶裝得大都是顆粒黑火藥,而玻璃酒瓶里卻是易燃易爆的硝化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