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在法普兩國進行輿論戰與外交戰期間,曾有26名普魯士近衛騎兵軍官,在民族主義情緒的鼓動下,專程跑到法國使館門前的臺階上磨軍刀,還一度煽動柏林市民要沖到法國使館內部。
對此,安德魯就曾發布過一道命令,從戰俘營尋找這些普軍軍官。但凡沒死,沒受重傷的,一律將被押解到法國大使館們前。
讓這些倒霉蛋用毛巾和肥皂水,在他們曾經磨軍刀的使領館臺階上,反反復復的沖洗至少10個小時。
之前說的是清洗10遍,但后來改為10個小時。那是安德魯在香巴尼大使和埃爾隆伯爵夫人的勸告下,最終取消了押解20萬普軍戰俘,來柏林舉行一次勝利大游-行的打算。
所以,這清洗法國使領館臺階的18個倒霉蛋的“刑期”,就從清洗10次,變成了清洗10個小時。直到安德魯在柏林四方廣場舉行閱兵儀式。
來到廣場中央的安德魯,依然延續了他之前的穿著習慣,一身前來復槍聯隊的綠色上校制服,戴著他本人改進的法式高筒帽。
而且,在這位法軍最高統帥的身上,除了一枚一級鐵十字勛章外,再沒有佩戴任何飾物。
此刻,安德魯看見無數擁擠的柏林市民,正聚集在廣場兩旁,似乎在等候歐洲最偉大征服者,和他麾下最精銳軍隊的即興演出。
于是,安德魯給一旁的侍從長科蘭古使了個眼色,后者也立刻會意,騎馬直接來到法國大使館門前。他命令18名普軍戰俘放下手中的工作,并整理好儀容,準備聽候法蘭西執政官的命令。
在廣場中央,安德魯正繞著腓特烈大帝的雕像走了兩圈,然后落定,并脫帽致敬。很快的,已經站在最高統帥身后的共和國將軍們,也紛紛隨之效仿。
與此同時,圍在四方廣場周圍的近10萬柏林市民,包括歐洲各國駐柏林的外交官,還有俄國皇儲亞歷山大,以及法國大使館門前那負責洗地的18名普軍戰俘,也是一個個站直了身體,脫帽致敬。
10分鐘之后,就是隆重的勝利閱兵儀式,威武雄壯的《馬賽曲》,開始一遍又一遍的回響于柏林廣場的上空。
很快,等到軍鼓咚咚鳴響起來的時候,共和國的兩個近衛軍,以及各集團軍的功勛部隊代表,以行軍縱隊的形式,邁著略顯雜亂的步伐,一隊接著一隊,從腓特烈大帝塑像前經過,接受法軍最高統帥安德魯,以及總參謀長貝爾蒂埃的檢閱。
第一個進入廣場的,依然是貝西埃爾將軍和他麾下的近衛第一軍。走在最前列的是人高馬大的精銳擲彈兵。等到他們從法軍最高統帥前方經過后,就是軍官方陣,隨后還有衛隊騎兵;
第二批次,就是各個集團軍及內河艦隊,在法普戰爭中,立下特殊功勛的部隊代表,而各軍派來的基本上都屬于團級部隊;
最后一批被檢閱的部隊,就是在圍殲布倫瑞克軍團中立下汗馬功勞的達武和他的近衛第二軍。
在閱兵儀式上,身處德意志心臟的安德魯,居然不由自主的右手伸直,手掌朝下,朝著自己的士兵,舉起了一個古羅馬敬禮手勢。
對此情景,執政官身后的法國將軍們也是見怪不怪,因為這種舉臂禮在大革-命時期的法國,也曾一度流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