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奧金斯基親王朝自己身后打出一個隱蔽的手勢,立刻就閃出一人,悄無聲息的跟在本尼格森總督和博爾斯基上校的身后。
期間,總督的副官曾皺著眉,向后張望了幾眼,但沒發現任何異常,都是尋歡作樂的貴族與官員,以及他們的家眷。
本尼格森總督與博爾斯基上校,一前一后的穿過大廳出口,走進了燈火輝煌的花園。
在收到副官上校的暗示后,一名守在門外的侍從軍官快步跟隨上來。這位高大威猛的侍從官手扶佩刀,緊張的張望著自己的周圍,并在總督與上校的身后,保持有二十多步的距離。
舞會還在高潮階段,身為莊園主人的本尼格森自然不能走多遠,如果去了房間會引發在場嘉賓的各種猜疑。
于是,兩人私下交談的地點,就在舞會通向花園的門口,一處鑲嵌著木地板的大露臺。站在這里,周圍的狀態可以一覽無遺。不遠處還有侍從官守在一旁,不用擔心會有不識趣的冒失鬼闖過來。
只是這些俄國-軍官都忘了一件事,露臺下方的花壇草木眾多,很容易隱匿一名實施偷聽的不速之客。
“信使現在哪里?”剛停下腳步,尚未轉身,本尼格森就問道。
“我的人鼓動他喝了兩大瓶的伏特加,如今就在驛站的客房里打呼嚕呢,至少在6個小時內是不會醒來的。”博爾斯基上校說。
這位博爾斯基上校之所以成為本尼格森的副官,并得到了立陶宛總督的絕對信任,不僅他本人也來自滅亡的漢諾威公國,而且兩個家族之間或多或少有著親緣關系。
至于兩人話語中談及的那位信使,來自俄國情報部門設在波蘭首都華沙的情報站點,向圣彼得堡方向傳遞所謂的“絕密情報”。
事實上,在波蘭復國之際,設在華沙的俄國秘密情報站,就已經被波蘭軍警部門挖了出來。
不過,依照法國教官的建議,實施反間諜任務的波蘭政治警察并沒有直接逮捕這些俄國情報員,而是進行暗中監視,不斷滲透進該組織,將他們作為波蘭,準確的說,是法國向圣彼得堡方向,傳遞一些虛假或非真實消息的平臺。
之前,事先得到消息的博爾斯基上校派人灌醉了信使,將其隨身攜帶的情報偷了過來,已經拆開看了一遍,這才匯報給本尼格森。
那是歐洲最偉大的征服者,安德魯-弗蘭克,此刻已在奧爾什丁誓師出發,浩浩蕩蕩率領歐洲十多個國家組成的30萬大軍,一路向東,準備進駐涅曼河的下游,與立陶宛接壤的塞伊內要塞……
借助花園篝火散發的一絲光亮,本尼格森看完過后,隨手從副官手中接過鉛筆,在情報最后,還添加了一句。
“預計30萬歐洲軍隊的大部分將會在兩周之內,全部越過涅曼河,隨即就將向立陶宛和庫爾蘭(拉脫維亞)發動進攻”。
立陶宛總督囑咐道:“謄抄完畢之后,立刻叫醒信使,讓他馬上啟程,以確保他能在48小時內,將情報送到圣彼得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