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在為立陶宛的老朋友出謀劃策之際,馬丁內茲基于自己的分析,而篤定的認為:法俄兩國間的戰爭至少要等到三五年后。
因為在這個時間點之前,安德魯法國已經聯合盟友西班牙與丹麥,徹底根除了英國海軍在地中海和波羅的海兩個方向的勢力。
隨后,安德魯便可借此來威脅不列顛島國同歐洲各國的貿易,并通過軍事援助愛爾蘭的天主教徒為交易價碼,迫使“唐寧街十號”與安德魯指定的外交特使,舉行恢復兩國關系的和談,從而實現拉芒什海峽(英吉利海峽)在一段時期的和平。
隨著英法戰爭的暫時結束,安德魯才會以某種方式,去說服身體虛弱的普魯士國王威廉二世,締結一個非正式的法普聯盟,并聚集歐洲各國的軍事力量,全力討伐東方的俄羅斯。
當然這一過程,馬丁內茲預測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
只是歐洲政治形勢的變化太快,并沒如馬丁內茲的預測那樣發展。這一期間,安德魯法國已聯合了西班牙和丹麥,成功封鎖了英國海軍進出地中海與波羅的海的通道。
不僅如此,法國及其盟友還贏得了哥本哈根海戰、荷蘭戰爭,以及直布羅陀半島戰役。當然,英法之間的確有過數次和談的嘗試,但最終的結果,依然是談判破裂,無歡而散。
雖然法國在竭力支持西班牙海軍,針對愛爾蘭島上天主教徒的援助,但巴黎方面僅僅是免費提供一批,就連其國內民兵都不愿意再使用的,已經老掉牙的法制“1777式”燧發槍。至始至終,安德魯依然是避免法國艦隊與英國海軍做正面交鋒。
就在馬丁內茲認為安德魯會借助其他方式,與英國繼續對抗時,普王威廉二世很是突然的在柏林,“效仿”了圣彼得堡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出人意外的病逝了。
就在全歐洲的政治家還在猜測未來的安德魯,與其同父異母的兄弟威廉三世,法國與普魯士關系將如何走向的時候,一場被定性為“普魯士王位繼承戰”的法普戰爭,就迅速的爆發了。
短短數周的時間,20多萬普軍主力遭遇到優勢法軍的圍殲。等到首都柏林宣布不設防的時候,法國及其盟友差不多完成了對普魯士領地的占領,僅有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得到了俄國遠征軍的支持。
去年下半年的時候,馬丁內茲曾為奧金斯基設定了一個為期5年發展規劃,意在夯實這位有所圖謀的親王在立陶宛的基礎,為今后俄法之間可能爆發的大規模戰爭,而提前做好準備。
現在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在大部分俄國貴族的鼓動下,保羅一世下定了決心,去阻止安德魯“對普魯士的吞并”。
于是,沙皇頻繁出沒于各種公開場合,對于4歲不到的魯爾大公奧古斯特,擁有普魯士王位的合法繼承權,提出了尖銳的質疑聲。
對此,安德魯也針鋒相對的做出激烈反應,他親臨華沙,支持法波聯軍以武力方式,強行收復了布列斯特要塞與布格河以西,包括塞羅茨克要塞在內的所有俄軍據點,還順勢消滅了近3萬俄軍。
但很快在華沙的東郊,安德魯下令釋放了要塞指揮官,烏瓦羅夫伯爵,及麾下的近數干名俄籍官兵,允許他們攜帶槍支返回布列斯特要塞。并以此,作為對“老大哥”保羅一世的善意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