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在發動對俄國戰爭之前,安德魯還必須要協助西班牙吞并葡萄牙王國,以及在軍事技術方面,幫助5萬西班牙遠征軍,登陸到愛爾蘭島,使得英國人無暇顧及東方的戰事。
上述兩點,屬于西班牙首相戈多伊親王在與安德魯締結法西同盟時,強烈要求寫入了兩國同盟協定的備忘錄中。
基于歷史的經驗教訓,安德魯都不希望東西兩線(對俄,對英)同時開戰,而是借助俄國的內亂,來分裂俄國,以及借助盟友的力量,不斷蠶食包括愛爾蘭,印度,北美與加勒比地區的英國殖民地,來達到削弱大英帝國的戰爭潛力。
……
在17與18世紀,海戰是一項紀律性、協同性要求很高的“集體運動項目”。
但凡艦長一聲令下,水手長就高喊“大家準備好”,隨后鼓手擂鼓,數百名水手各自進入戰斗崗位。
此時在桅樓上執行任務的水手們擁擠在帆纜下,兩分鐘內,迅速敏捷地爬上120英尺高的桅頂側支索上,收起戰時不需要的帆,并將帆布卷在下層帆桁上,以此來減少桅桿高處著火的危險。另外的幾百人,則全速奔跑,各就各位。
“各個任務都有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個人就像一個車輪,一個樂隊,一條轉軸,按照機械師(艦長)的意志,有秩序的運動著。”一名獲準進入“倫敦號”戰列艦的英國記者如此形容道。
這是由全體水手竭盡所能進行的一場完美、和諧、協調一致的表演,而這,正是英國皇家海軍之所以能夠保持至高無上的海上霸權的重要因素。
安德魯深知,如果不發展有技術落差的蒸汽鐵甲艦,堅持風帆時代的法國海軍,在未來的100年里,都追趕不上英國人……
1798年10月,位于波羅的海西面,呂根島東端的格倫港,寒風掀起陣陣波浪,沖擊著碼頭,濺起片片浪花。數十艘戰船在風浪中顛簸,港口上的各種招牌被風吹得嘎嘎作響。
依照統帥部數月前發布的軍令,以“共和國號”為旗艦,包括23艘近海與內河蒸汽軍艦,以及投降法國的12艘普魯士風帆軍艦,合計35艘特混軍艦,將組成法屬波羅的海艦隊(特混艦隊)。
與此同時,依照最高統帥的命令,特斯特與阿爾芒二人,將分別出任整編之后的,法屬波羅的海艦隊的司令官與副司令。
盡管共和國的海軍已被安德魯強行拉入了蒸汽時代,但海軍的戰略戰術依然沒有太大的改變。
畢竟,即便是身為“無所不知的懂王”,但有自知之明的安德魯明白自己玩不轉海戰,自然不敢胡亂下達各類“微操指令”。
秉承“專業的工作,讓專業的人完成”的總體原則,安德魯和總參謀部只是要求特混艦隊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完成既定的作戰目標任務即可。
至于出征日期,艦隊分布,還有采取的戰略戰術什么的,由艦隊司令官特斯特最終決策。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