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一些藍領工人也組成了倫敦通訊協會。這些工人長期處于社會底層,飽受剝削和壓迫,他們渴望打破現有的政治壟斷,爭取到屬于自己的話語權。
這些團體的成立,反映了英國社會中一部分人對更廣泛政治權利的強烈訴求,他們希望英國議會能夠有更廣泛的代表權,真正體現普通民眾的利益。
1793年,法國大革-命迎來了一個關鍵的轉折點,那就是法王路易十六被國民公會下令處決。
這一事件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徹底激怒了英國。英國政府認為,法國革-命者的行為已經越過了底線,必須予以堅決回擊。
于是,英國毅然決然地加入普奧等國開啟的反法同盟,對法國發動了戰爭。戰爭的爆發使得英國國內的反法情緒迅速升溫,反對法國大革-命的聲音日益高漲。
保守派的觀念從高層逐漸傳播開來,他們強調維護現有的社會秩序和傳統價值觀,對法國革-命所倡導的激進變革持強烈的抵制態度。英國首相小威廉?9?9皮特更是對親法改革者表現出明顯的敵意,他認為這些改革者的思想和行為對英國的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構成了嚴重威脅。
在這種緊張的局勢下,英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嚴厲的鎮壓措施。1794年,皮特宣布暫停人身保護令,這一舉措賦予了英國-軍警不經審判就拘留囚犯的權力,極大地限制了公民的基本權利。
不久之后,英國立法議會又通過了一項禁止40人以上會議的法律,試圖從源頭上遏制反對派的集會和抗議活動。
政府的間諜系統也全面啟動,對改良主義團體的活動進行嚴密監視和報告。許多改革者因此受到了迫害,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蘇格蘭改革家托馬斯?9?9繆爾。
他因被指控犯有煽動罪,被判處了長達14年的監禁。那些敢于拿起武器反抗政府的少數人更是遭到了殘酷的鎮壓,被判處死刑、絞刑,甚至遭受分尸的極刑。
然而,政府的鎮壓并沒有平息民眾的怒火。
1795年,歐洲大部分地區(包括英國)遭遇了一場嚴重的饑荒,這場災難進一步加劇了英國社會的動蕩。在倫敦等地,面包騷亂此起彼伏,憤怒的人群不僅高呼和平,還高喊“打倒皮特”和“打倒英王喬治三世”。
盡管皮特政府和倫敦軍警迅速采取行動,實施鎮壓,不斷逮捕與流放異議者,但抗議聲依然廣泛存在于英國社會。
議會的少數派領袖,福克斯議員和他的同盟者對皮特政府的這些倒行逆施的舉措表達了堅決的反對。他們警告說,皮特政府的高壓政策不僅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社會后果,甚至可能導致社會的全面崩潰。
從1789年到1793年的這4年間,法國大革-命傳播的民主、人權等思想對英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思想如同一股強大的潮流,沖擊著英國傳統的政治觀念和社會結構,推動了英國政治思想的轉型。
英國的一些政治家和思想家對革-命的民主化力量感到興奮,他們看到了法國革-命中蘊含的變革潛力,認為這可能會為英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然而,他們同時也對革-命中的暴力和恐怖表示了關注,擔心這種極端的手段會引發社會的混亂和失控。
與此同時,法國大革-命激發了英國的激進主義傳統,推動了工人運動的發展。盡管在18世紀未期,激進主義因政府的鎮壓而一度沉寂,但這種思想的火種并沒有熄滅,只是在暗中孕育力量。
另一方面,法國大革-命也促使英國保守主義的強化。保守派人士擔心革-命思想會像野火一樣蔓延,摧毀英國現有的政治與社會秩序。他們強調維護傳統、尊重權威,認為只有通過漸進的改革,才能在保持社會穩定的基礎上實現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