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在英國執法系統中占據重要位置的人物知法犯法的行為,讓公眾對整個執法體系的信任瞬間崩潰。面對輿論的壓力和法律程序的要求,倫敦警察總局不得不下令暫停兩人的職務,并啟動嚴格的內部調查程序。
依照英國政治體系中處理此類事件的標準流程,上院特別調查委員會的工作似乎準備告一段落。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下院為了平息風波,不得不做出了一系列妥協和讓步,犧牲了不少利益。這其中包括增加對“養老院”——即貴族院的日常撥款,以滿足那些老爺們的經濟需求,并減免了貴族們某些隱形稅務等。
盡管這些讓步看似微不足道,但實則觸及到了英國政治經濟體系中的核心利益分配問題。如果不是因為這起走私案牽扯到安德魯法國(海峽對岸的交戰國),議會下院恐怕也不會如此輕易地做出退讓。
在英法兩國處于戰爭狀態的大背景下,任何與法國相關的事件都有可能在國內引發重大的政治危機。下院議員們深知這一點,因此才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
然而,政治的風云變幻總是出人意料。
就在數周后,當上院特別調查委員會公布了調查結果,事件似乎即將落幕之際,《觀察家報》(一家自1791年創刊以來在英國新聞界一直擁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力的報紙)突然刊登了一封匿名舉報信。
這位署名為“正義警官”的人士表示,由于《泰晤士報》拒絕繼續公開他的舉報信息,他只能轉而求助于《觀察家報》。在這封信中,“正義警官”揭露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紅酒走私案背后的真正主謀竟然是政-府內閣的小威廉·皮特首相本人。
這一消息一經發布,立即在政壇和社會各界引發了軒然大波。原本看似已經解決的問題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公眾的關注度也從最初的走私商品轉向了更深層次的政治腐敗問題。隨著事態的發展,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接下來的事態進展上。
舉報者求助《觀察家報》倒也罷了,顯然是《泰晤士報》的老板承受了太多的政治壓力,不敢繼續發表這類匿名文章。
而《觀察家報》,這家始終站在議會反對派前沿、由福克斯伯爵暗中支持的報紙,正渴望著一個翻身的機會,自然不會放過這一大波的新聞紅利。在《泰晤士報》因外部壓力而退縮之時,《觀察家報》抓住機會,發布了這封署名為“正義警官”的匿名舉報信。
只是后一句的指控,則猶如晴天霹靂,讓所有人都感到震驚不已。小威廉·皮特首相,作為英國內閣政-府的核心人物,竟然被指控為走私案的主謀。
信中指出,有證據顯示,已經服毒自盡的走私犯莫雷爾在過去數年間,向唐寧街10號的首相官邸提供了成千上萬瓶所謂的“廉價”法國高檔紅酒,這些紅酒都是通過莫雷爾私人渠道非法流入英國市場的。
提及小皮特的酗酒習慣,故事要追溯到他15歲那年。據說,一位法國醫生曾為年輕的皮特,開具了一份治療肺病的藥方,建議他常飲法國產的紅葡萄酒以緩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