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拒絕法國的橄欖枝
在隨后的詳盡匯報中,軍情局長布魯斯為第一執政,講述了“英國工程師”古拉格斯(皮埃爾)的近況報告。
兩個月前,在樸茨茅斯軍港的“斯皮特黑德兵變”中,古拉格斯憑借其非凡的智慧與果敢的行動力,巧妙配合海軍大臣梅爾維爾勛爵,成功地平息了這場兵變。
古拉格斯在其中展現出的協調能力與應變技巧,讓英國各方政治勢力為之側目。也正因如此,兵變結束后,他便順理成章地被推薦進入了英國海軍委員會,開啟了一段全新的仕途征程。
初入海軍委員會,擺在古拉格斯面前的是諸多誘人的選擇:
比如說艦艇建造部門,向來是海軍的核心領域,掌控著戰艦的設計與制造,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利益空間,從原材料采購到工程外包,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某些人謀取私利的渠道。
而財政監督部門更是如此,手握資金審批大權,那些渴望在海軍項目中分得一杯羹的商人們,無不試圖討好該部門的官員。
然而,古拉格斯卻做出了一個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的決定。他并未憑借自己參與平定“斯皮特黑德兵變”的超高人么,還有與海軍大臣梅爾維爾勛爵那一層親近關系,去爭搶這些油水豐厚的職位,而是毅然選擇了辦公室與人事管理部門。
上述這兩個部門,日常瑣事繁雜,不僅需要處理大量的文件與協調各方關系,而且在利益獲取方面,遠不及其他的來錢部門。
每日里,古拉格斯都要面對堆積如山的人事檔案,處理人員調配、薪資糾紛等棘手問題,工作強度極大,卻鮮少能獲得顯著的功績與豐厚的回報。
事實上,兩院議會與海軍內部對他的這一選擇,卻有著深刻的理解。古拉格斯勛爵,彼時不過30歲左右,卻已然年少多金,仕途一片光明。
曾有《泰晤士報》的財經記者,懷著好奇與驚嘆,為古拉格斯勛爵擁有的增量財產精心算了一筆賬。
“……他名下產業眾多,作為肯特郡及周邊地區60%以上優質煤田的實際掌控者,那一片片烏黑發亮的煤田,猶如地下的寶藏,源源不斷地為這位議員帶來巨額財富。
在工業重鎮倫敦、曼徹斯特以及利物浦等地,分布著七、八家大型的冶金與機械工廠,古拉格斯勛爵皆是重要投資人,這些工廠里機器轟鳴,生產出的各類機械產品暢銷國內外。
此外,古拉格斯勛爵還是兩家蒸汽機公司的核心股東,在這個蒸汽機蓬勃發展的時代,這些公司猶如朝陽產業,為他創造了難以估量的價值……”
據《泰晤士報》的記者估算,在進入下一新世紀的時候,這位超級大富豪的年收入將會輕松突破八十萬英鎊,至于明年,就將達到一百萬英鎊,甚至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