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后來人!”
左若童淡淡道。
就算他不成功,他相信后面的弟子們也可以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直到進入那夢寐以求的第三重,祖師所說的那第三重。
呼!
這一刻,左若童已經將逆生徹底運轉到了極致,身體完全炁化。
“好,那晚輩今日就舍命陪君子了!”
顧長歌大喝一聲,他體內的解厄之力已經被催動到了極致,在強大無比的性命之力的推波助瀾下,一股淡藍色的光芒,驟然透過左若童的手臂,進入左若童的全身經脈之中。
只見,左若童的手臂漸漸干枯起來。
“多謝!”
左若童的臉上帶著一絲笑容。
他今日要借助眼前的小朋友,突破到第三重,不論生死。
他追求的就是那真正的“道”。
他要給三一的這些弟子們找到那屬于他們三一的通天之路!
“對,就是這樣!”
“果然!我看到的方向是對的!”
“斷骨再續,會更加堅硬!”
“筋肉撕裂恢復后會更加強健!”
“這后天構成的逆生,在反復被外力崩潰與自我重構之下,會變得越來越完整!”
“而這種完整不再是后天技藝精進的結果,它是先天自然的完善!”
“此時此地此人,真是天賜良機!”
“來!小朋友!就這樣引著我前進吧!”
“這逆生終會在你的引領下突破二重的極限!”
“由二重后天的構建,轉化為先天的渾然!”
左若童的眼中充滿了虔誠,他要走上那真正的第三重。
“左門長,看來你已經徹底忘卻了生死啊!”
顧長歌瞇起眼睛。
左若童對道的追求已經到了極致。
而想要求道,正如左若童所言,法侶財地,缺一不可。
所謂法侶財地,法指的是師長引導和傳法,還有名師指點。
這也是左若童一直留在三一門的原因,他現在是二重的頂端,顯然沒人能給他指導的“法”,他自以為得法,是覺得自身已得師長所傳“三一心法”,將三一心法修煉到了極致。
但實則第三重的引路人并不存在,必須靠自己小心翼翼地摸索。
可是三一門還有很多后來者,自己可以作為他們的“法”,讓他們少走彎路,而且如果他這個“法”造就了更多人接近了自己的境界,更有可能締造出第二個字——“侶”。
所謂的“侶”指的是道友,這種道友并非隨便一個同輩修行人。
此等道侶需得是實力和對道德理解與你相近甚至還要勝你一籌。
這種人,并非是指修為略勝一籌這么簡單。
想找到一個能勝自己一招半式的人或許可以,但想找一個能隨心所欲撕碎自己逆生的人,卻很難。
顧長歌卻正好可以做到。
能助自己在道上更進一步的,必然得是合適的“侶”才可以。
就好像逆生的基礎是將肉體逆練回先天一炁,但即使有人能打敗三一門人,最多也僅僅是以外力強行突破逆生的恢復,最后殺死三一門人。
要破逆生的防御傷到自己,止步于切磋容易。
但想從逆生的本質瓦解逆生,尤其是已經位于二重巔峰的左若童構筑的逆生,普天之下卻沒有幾個人。
當初年輕的顧長歌曾經用晃上丹的方法輕易瓦解了小陸瑾構筑的逆生狀態,但如果是進入二重構筑的逆生,恐怕就很難辦到,也是這個道理。
實力的差距,同一功法之間也是天差地別。
但顧長歌的解厄之力卻是剛好可以破解逆生,這就給了左若童突破的機會。
所謂弟子不必不如師,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在左若童眼里,顧長歌就是這么一個人,雖然是“小朋友”,卻是配得上自己水平的“侶”。年紀輕輕的神瑩內斂,和他一樣對道有著極深的理解,更有傳聞中瓦解炁構筑的解厄之力,還有什么比這更合適的侶呢?
至于四字中的“財”和“地”,就很好理解了。
“財”指的就是維持修行者生存的錢財和食物,修行者總不能不吃不喝,那就成禁欲苦行了,并無益處。
而“地”指的是安靜悟道的所在,即是修行時需要安靜悟道的閉關之所,如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