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洎也道:“古往今來,舉凡太平盛世,必是人才濟濟、吏治清明,如許之多的英才遭受陛下拔擢進入朝堂,充斥于各處衙堂,定然能使陛下之盛世光耀千古,青史之上,功勛彪炳!”
李承乾自是龍顏大悅,喜不自禁。
氣氛很是和諧。
不過李承乾也有擔憂,對房俊道:“回頭軍機處要下發詔令,命天下各州府之駐軍嚴陣以待,朕恐皇榜公布天下之后,有些人或心生不忿、或趁機生事,軍隊要確保各地安靖,絕對不能生亂。”
南北之教育水準差異巨大,導致考生之水平參差不齊,以考生籍貫分榜而論自然難言公平,南方考生心生不服乃是必然,又有江南士族不甘束手就擒,背后支持考生鬧事極有可能。
今次科舉考試乃是他登基以來準備最為充分的一次,務必確保順利實施,否則科舉制度必然步步坎坷,往后極難推廣施行。
房俊點頭應下:“明日便由軍機處行文兵部,命其向天下各處駐軍、折沖府下達命令,舉國上下、嚴陣以待,若有人趁機生亂,嚴懲不貸!”
孔穎達緊蹙眉頭,擔憂道:“也不能手段太過嚴厲,還是當以懷柔、安撫為主,畢竟科舉考試之文章高下之評難免唯心,有些人心中不服也能理解,文無第一嘛。”
雖然科舉考試設置了諸多學科,但除去“明算科”主考數學、評斷成績直觀了然以外,其余諸多學科之成績評定皆過于主觀,“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一篇文章之優劣,每一個人都有其主觀之論斷,沒有固定的評定方式,事后肯定有人不服。
中樞權重,則再是不服也只能俯首稱臣。
中樞權輕,自然竭力爭辯、鬧得沸沸揚揚。
雖然會惹來大麻煩,卻也不能一味的以強硬手段壓制……
房俊道:“還需孔師、顏師多多費心才行。”
主觀評斷之學科皆乃儒學,而天下儒生皆乃這二位之徒子徒孫,一旦有人因為南榜北榜之高下而生出怨言,自然需要這兩位出面平息風波。
顏師古性情直接一些,捋著胡須坦然道:“分內之事,無需多言。”
儒學從來都是“乖寶寶”,只要統治者還依靠儒學治理天下,儒家便乖順聽話、迎合上意,從而借助統治者的權力牢牢把持天下學術之話語權。
堅貞不屈早已不是儒家之風格……
李承乾欣然道:“此次科舉考試獲得成功,以后施行起來事半功倍,您二位便是后世儒生之楷模,受萬世敬仰。”
儒學的確是治理天下的最好助手,但也并不是非儒學不行,今日考試之成敗意味著科舉制度能否在往后成為永例,而一旦成為永例,儒學與科學就將成為世世代代科舉考試之根基。
后世儒生豈能不尊崇這兩位“開山之祖”?
當然,與之相比,開創“科學”之房俊更加開山立派、成為一代宗師……
孔穎達頷首,笑道:“吾等之所為在于為國家拔擢人才,襄助陛下治理國家、開創盛世,使得億萬黎庶因此而受益,創建萬世不拔之基業!固然個人在此過程之中而受益,卻非是吾等老臣之初衷,略有欣喜,淡然處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