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他最看不懂房俊的地方。
以房俊之家世、其自身之能力功勛,不管誰當皇帝都穩穩當當佇立于大唐帝國的權力中樞,何必冒著巨大風險參與奪嫡之爭?
之前太宗皇帝之時,房俊便是朝野第一的“太子黨”,即便太宗皇帝屢次三番意欲易儲,都矢志不移的站在李承乾那邊,力保李承乾順利登基。到了現在,房俊還是天字第一號的“太子黨”,對太子李象不遺余力的支持,即便李承乾對太子李象表現得不甚喜愛,甚至之前李神符兵變之時更有“犧牲”太子之意……
大唐立國以來不過傳了三代而已,除去開國之君,其余兩代傳承皆經歷兵變、遭受戰火,可見大唐皇位傳承之兇險。
何必參與其中呢?
房俊也嘆氣:“太宗皇帝以身作則,硬生生將千年以來‘宗祧承繼’給改了,后世子孫自然有樣學樣。只要軍機處、政事堂這兩項制度保持下去,皇帝是哪個其實并不是很重要,可人心欲壑難填,如果皇位傳承總是伴隨腥風血雨,帝國元氣將會在一次又一次的兵變、動蕩之中損耗殆盡,吾輩畢生之努力最終化作云煙、付之東流,豈能心甘?”
自從太宗皇帝“玄武門之變”逆而篡取,等于給子孫們立下一個標桿、樹立一個榜樣,嫡長子又能如何?
大唐皇位,兵強馬壯者為之!
壞了規矩,就得承受由此帶來的后患。
然而你李家的人壞了傳承有序、宗祧承繼的規矩,憑什么讓天下人陪著承擔惡果?
所以他當初支持嫡長子李承乾、如今支持嫡長子李象,就是要將太宗皇帝當初種下的惡果予以鏟除,將走上岔路的傳承給掰回來。
嫡長子愚鈍也好、荒誕也罷,只需高高在上的供起來,作為“天下共主”之象征,至于國家具體事務讓大臣們去辦就好。
政務有政事堂,軍事有軍機處,完善的體制足以確保國家順利運轉,數位當世頂尖的人物所制定的政策,豈能不比皇帝一個人拍拍腦袋做出的決定更完善、更合理?
照此發展,提前弄出“內閣制”也說不定,皇帝在宮里生兒育女就行了,朝政自有大臣去辦……
李勣沉思少頃,抬頭看著軒闊華麗的朱雀大街:“后生可畏啊,最起碼在格局這一項,我終究還是不如你。”
房俊笑呵呵道:“英公倒也不必妄自菲薄……你不如的地方多了,譬如吟詩作賦,譬如千杯不醉……”
李勣似笑非笑:“還譬如‘好公主’?呵呵,年輕人戒之在色,凡事要有一個限度,好自為之吧。”
言罷,接過親兵遞來的韁繩,翻身上馬,在親兵簇擁之下緩緩離去。
以他的權柄、地位,皇城之內騎馬沒問題,但是如房俊那般縱馬疾馳卻是做不到,太囂張、太跋扈了……
房俊目送李勣離去,然后看向遠處快步走來的一個侍女,認得這是巴陵公主的心腹。
侍女到了近前,斂裾施禮:“我家殿下有要事,想要見越國公一面。”
房俊頷首:“前邊帶路。”
“喏!”
……
清晨之時,巴陵公主與柴令武大吵一架。
面對柴令武讓她出面懇求房俊之暗示,巴陵公主惱羞成怒、大發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