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城闕高聳、繁華錦繡的神仙之地!
一個生于山野叢林當中、與毒蛇猛獸為伍的“野人”,得是祭拜了多少神靈才能休來這等福分?
于是,無論是潔白的紙張還是各種書冊,在呂宋島暢銷風行。
張亮對此是很有些無語的,那些“大唐文化振興會”的官員們用各種話術蠱惑土著,推銷的書籍僅限于那些經史子集、詩詞典章,學塾之中更是只教諸如《三字經》《史記》《春秋》之類,數學、物理、化學等等學科一概沒有。
在張亮看來,這是無比正確的。
站在人潮熙攘的集市外,回首望向不遠處港口內猬集的船只,張亮深有體會:儒學造不出戰船、更造不出火器,但是能讓土著學會“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不要整日里打打殺殺,要愛惜生命、珍惜生活,努力去提升個人之修養,要“仁愛世人”。
在大唐的領導之下,一起步入幸福生活……
呂宋島上以往時常出現的部落火并已經逐漸消失不見,大家都在學著唐人教授的規矩盡可能的商量,商量不來的時候,也爭取尋找唐人官員處理糾紛,而不是以往那樣動輒開戰。
一旦雙方達成和解,駐守林加延灣的唐軍就會負責監督執行,若是其中一方背棄合約、自食其言,唐軍便會對其施以雷霆打擊。
所以,土著們也越來越懂規矩,不少人甚至買一本《貞觀律》回去,花錢聘請唐人翻譯逐一解讀……
如今,土著們更是意識到人口的重要性,再不是動輒火并打殺,而是老老實實的種地、開礦,將糧食、礦產賣給唐人,買來各種稀奇好用的生活用品,然后努力生孩子。
孩子多了才能種更多地、開更多礦,從唐人那里買來更多的好東西,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對于張亮來說,這是一個絕對新奇的世界,與他思想之中的開疆拓土完全不同。
皇家水師根本不在乎占領土地,因為有限的唐軍不可能保護每一寸占領地,與其將兵力投入到一次又一次土著反抗的戰斗之中,還不如針對當地部落的不同實力“扶弱鋤強”,使得唐軍永遠站在“被需要”的地位,立于不敗之地。
真正的目的,則在于瘋狂的傾銷。
大唐國境之內所產出的任何工藝品,都會被海商運出來以十倍、甚至百倍的價格傾銷到航線所至的每一處地方,換回黃金、白銀、各種各樣的珍貴物資。
大唐的財富呈現爆炸增長之趨勢。
如此延續十年、百年,整個世界的財富都將為大唐所掠奪,到那個時候,普世之下,還有哪個國家可以挑戰大唐之權威?
水師,正在做著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偉業。
當然,張亮絕對不會對水師表達哪怕一分一毫的好感。
不遠處的港口內,一支十余艘戰船組成的艦隊正緩緩靠港,潔白的船帆在藍天碧海之間分外醒目,猶如飛翔的海鷗。
沒過多久,一員頂盔摜甲、身軀雄健的年輕將領快步而來,到了近前施禮:“末將習君買,見過總督!”
張亮不以為然的“嗯”了一聲,算是回應。
沒辦法,自他踏上呂宋島的土地那一刻才知道,名為總督,實則卻連水師的一艘戰船都無法調動,堂堂封疆大吏、牧守一方,卻猶如困囿于海島之上的囚徒,處處受制。
怎可能對水師有什么好印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