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小姑娘拘束,索性多要了幾碗,讓小廝們也一起坐下來吃,都站著確實有些招搖。而且,得等人哭完,才能好好問話呀。
小姑娘看著對面這個比自己還小的小公子,又看看面前從未見過的精美糕點,還有那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漸漸地,哭聲止住了。
她今天就只吃了半塊干餅子。平日里,養她的人總說女孩子不能吃太多,會長胖,所以她每天都吃不飽。
旁邊面攤兒的大娘看不下去了,也坐過來輕聲哄道:“姑娘,快先吃點吧。你這是遇到心善的了,那兩口子定不是你親生爹娘,哪兒有親娘自己吃面,讓孩子啃干餅子的道理。快吃完,然后再好好跟這位小公子回話。剛才那些人已經報官了,肯定能幫你找到親生爹娘。”
大娘可是看完全程的,剛開始,見小姑娘可憐兮兮的啃著干餅子,還以為又是對兒黑心的父母,不舍得給丫頭片子花錢。
待后來見那二人拿到玉佩后,滿臉笑容、毫無留戀地離開,豈還有不明白的道理?
小姑娘看著對面金尊玉貴的小少爺,見他安靜的坐在自己對面吃著一碗素面,自己面前的面卻放了足足的肉塊,畢竟年齡還小,又餓著肚子,受不住美食的誘惑,便埋頭吃了起來。
等到她吃下大半碗面,林祈安喊了停,讓人把面收走了。
這看著餓了挺久了,不宜一口氣吃太多,他將糕點往前推了推,說道:“姐姐吃這個,這個可好吃了。”
又耐心詢問:“姐姐你還記得你叫什么嗎?幾歲了?”
見小姑娘不說話,旁邊面館鋪子的大娘也柔聲哄道:“你記得什么時候被拐了嗎?可記得家在哪兒?父母叫啥?”
只見對面小姑娘,只連連搖頭:“我九歲了,我沒有名字。”
二人再問別的,她依舊只是搖頭,說不知道。
大娘忍不住落下淚來,對林祈安說道:“可憐見的,定是被那斷了根兒的拐子給打怕了,打的連親生爹娘都給忘了。”
在原書里,英蓮有個一字評語——“呆”。長大后,她跟隨薛家人住在賈府,旁人問起她的來歷,也總是默默搖頭,說不記得,只以為自己是被親爹親娘賣了的。
但她生性純善,在詩書上極具慧根,后來和林黛玉也處的很好,林黛玉向來待人平等,從不看輕下人。
當別人嘲笑香菱(英蓮)一個丫鬟卻舞文弄墨時,黛玉見她真心喜歡,還經常指點她,二人也算是有些亦師亦友的交情。
見實在問不出什么,林祈安便招呼小廝們起身,帶著小丫頭打道回府了。
眾人走后,看熱鬧的人也陸續散去。
殊不知,旁邊酒樓二樓的雅間里,有人透過窗欞,將樓下的‘官司’看的清清楚楚。
“宸寧,你竟有這么刁鉆伶俐的子侄兄弟?”一位青衣男子面帶調笑,開口問道。
只見這問話的青年面容清俊,手持折扇,渾身上下透著深厚的學識和修養。
對面被他問話的男子無奈的笑了笑:“這并不是我家子弟。”
青衣男子頓時來了興致:“這揚州城敢明目張膽地仗著孫家勢力壓人的可不多啊,不知是哪家公子?”
沒錯,對面坐著的正是孫家長房長孫。
林祈安這次,還真是無意間“舞”到正主面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