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晨曦的微光透過淡薄的云層,輕柔地灑落在賈府的庭院中。
林祈安如往常一般,身著一襲素色勁裝,手持長劍,在熹微的晨光中開始了晨練。
長劍在他手中揮舞,劃出一道道凌厲的光影,他全神貫注,劍招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待收劍而立時,他額頭上微微沁出了汗珠,卻神色從容,氣息平穩。
隨后,洗漱一番,兄妹二人一同用過早食后,林祈安便前往前院書房了。
對于明年即將到來的院試,所需學習的內容林祈安已然成竹在胸。如今的他,只需尋得一方靜謐之地,靜下心來將這些知識細細溫習鞏固一番。
回想起在百川書院的那三年時光,林祈安嘴角不禁泛起一絲苦笑。
那時,他雖一直在乙班“混日子”,表面上一副平平無奇的高冷木訥之態,可不知道是什么氣運,書院里有個姓周的夫子,好似專門跟他‘杠’上了一般。
也不知這位周夫子究竟是如何察覺到林祈安天賦異稟的,總是想盡各種辦法,給林祈安布置課業。
這使得林祈安一邊要在乙班小心翼翼地藏拙,努力維持著自己“愚鈍木訥”的形象,一邊又時不時地要以接受懲罰的名義,被周夫子單獨叫去“開小灶”。
這種情況,讓他不禁開始懷疑自己的演技是不是退步了。
要知道,自家身為探花郎的父親,與自己日日相伴,都被他成功騙過了這么多年,可如今這個僅僅是隔壁班有過幾面之緣的年輕夫子,怎么就如此難纏呢?
帶著這份疑惑與不甘,林祈安在私下里展開了一番調查。
最后得知那周夫子出身于普通的耕讀之家,考中舉人之后,因一次意外遭遇匪徒,致使他腿部不幸受傷。
盡管最終痊愈,但落下了跛足的毛病,從此便永遠失去了繼續科考的機會。
好在周夫子學識著實淵博,經人推薦,被百川書院聘請為夫子,專門教授甲班那些已有秀才功名的學子。
后來,實在沒辦法再躲避周夫子的“特殊關照”,林祈安也曾旁敲側擊地試圖詢問周夫子緣由。
可周夫子每次都只是笑而不答,既不多做解釋,也不戳穿林祈安藏拙的心思,只是一味地指點他的學業,然后又布置下一堆繁重的課業,全然不顧當事人是否情愿。
久而久之,私下相處時,二人之間形成了一種微妙的默契。
周夫子依舊自顧自地給林祈安“開小灶”,而林祈安也明白周夫子并無惡意,開始認真地汲取著知識。
轉過頭來,他依舊在書院里穩穩地立著自己“愚鈍木訥”的人設。
此刻,賈府前院的書房內。
林祈安靜靜地坐在書桌前,提筆蘸墨,在潔白的宣紙之上,一筆一劃地寫下一封報平安的信件。
信的末尾,他鄭重地落款:學生林祈安。
百川書院三年間,盡管兩人各懷心思,還時常看對方不順眼,但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林祈安早已單方面承認了這份授業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