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寧國府前府門大開,人來人往,亂哄哄的一片喧囂。
府內停靈之室,賈寶玉癱坐在地,淚如雨下,悲痛欲絕。
各旁系族親晚輩,也在一旁跪了一地,哭聲搖山震岳。
賈代儒、賈代修與賈府一眾旁系族親皆已到場,文字輩、斜玉輩和草字輩有名有姓的遠房族親,加起來足有近五十人,真可謂門丁興旺,聲勢浩大。
賈珍立于靈前,對著滿堂親友,哭得如淚人一般,悲痛之情竟比死了親娘還要深切。
他拉著眾人的手,聲淚俱下地哭訴道:“合家大小,遠近親朋,誰不知我這媳婦兒比兒子還強十倍百倍!如今她伸腿去了,可見我這長房內絕滅無人了啊!”
這話說得,就很奇怪,這親兒子還在呢,豈不是咒自家絕嗣?
然而,眾人見他悲痛至此,也不好直言相勸,只得上前寬慰道:“人已辭世,哭也無益,還是商議如何料理后事要緊。”
賈珍卻似未聞勸解,依舊跺足捶胸,哭喊道:“如何料理?不過盡我所能罷了!”
其言語之間,全然不顧家族臉面,甚至忘了其父賈敬尚在人世,竟要為兒媳的喪事“盡其所有”。
如此不知輕重,不顧禮數,可見他悲痛至極,已不愿再掩飾半分。
那賈敬聞得長孫媳去世,卻自持修道之人,認為自己早晚要飛升成仙,不肯回家沾染紅塵,免得前功盡棄,因此只讓賈珍自行料理。
賈珍見父親不管,正中下懷,越發恣意奢華,毫無顧忌。
他心中既有悲痛,又有愧疚,索性將全部心思都傾注在秦可卿的喪事上,試圖以奢華的排場來掩蓋內心的不安與罪責。于是,他命人四處張羅,務必要將這喪事辦得風光無限,甚至不惜傾盡家財。
賈珍忙吩咐兒子賈蓉前往欽天監陰陽司擇日,最終定下停靈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開喪送訃聞告知親友。
這四十九日的喪儀,排場之大,令人咋舌。
一則,要請一百單八眾禪僧在大廳上拜大悲懺,超度其亡靈魂魄,以免亡者生前之罪孽,為她打開托生到富貴人家的金橋。
二則,要請九十九位全真道士,設一祭壇于天香樓上,打四十九日解冤洗業醮。
這天香樓可不是該用來超度的地方,冤洗業醮也不是正常死亡之人該用的。
三則,秦可卿的靈柩停于寧府后花園薈芳園中,靈前另設五十眾高僧、五十眾高道,對壇按七作好事,解冤超度亡魂。
按七作好事,乃民間迷信,認為人死后每七日為一周期,期滿即可轉世投胎。若一期未得生緣,則需再等一期,至多七期,冤死亡靈亦可轉世。故每逢七日,親屬需設奠請僧道誦經修福,直至七七四十九日為止。
四則,便是后來之事。由十三位年輕的小尼姑,接引從仙界傳來的咒語,送秦可卿進入極樂世界。
賈珍心中有愧,兩府之長輩又都知道了秦可卿死因,故此,竟也沒人攔著他如此大辦法事。
待到挑選棺材時,幾副杉木板皆不入他的眼。他四處打聽上等棺木,鬧的人盡皆知。
此時,薛姨媽正在后院與王夫人、邢夫人一同操持瑣事。聽聞賈珍為棺木發愁,她忽然想起自家店里存有一塊檣木,心中便有了計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