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
顧成再次針對球形戰車的裝甲結構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優化,第49次模擬測試結果也隨之出爐。對撞減震緩沖相較于上次的模擬數據,雖然依舊沒有把艙內的乘員的性命保下來,但進一步得到改善也頗為明顯。
要是把對撞的峰值速度從410千米/時,改為325千米/時,再進行同樣的數據測試,,速度降低了23.6米/秒,裝甲結構奇跡般無任何破損跡象,僅僅是外形上有些細微的形變,但這種形變完全可以忽略不計,而關鍵在于艙內的乘員活下來了。
人能活下來才是重點。
時速達到325公里,比X-B185稍快一些,靈活機動比之強,那么只要能壓制X-B185這個對手,速度完全可以保持在三百多公里時速設為一個安全紅線,再往上狂飆就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問題。
球形戰車最快速度能達到410公里時速,也不用非得跑這么快不可,完全可以開慢一點以尋求安全保障,上限高的好處就是面臨絕境的時候能有殊死一搏力挽狂瀾的機會。
但沒有面臨九死一生的絕境,非要去承擔不必要的風險,那就是純粹腦抽作死的行為。
裝備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不能被尿憋死。
……
研發中心,球形戰車項目部。
手持一塊工作專用平板控制的周煌來到了顧成身邊:“老板,第49次模擬已經結束了,數據采集分析完成,制造原型樣機就等你拍板了。”
顧成點頭:“那就造吧,多快能造出首臺原型機?”
周煌估摸著說道:“短則六天,最長八天之內就可以出貨。”
沒有建立完備的生產線,這是最快的速度了。
一旦把生產線建好,全力開動投入量產化,理論上48分鐘就能完成一輛球形戰車的制造。
作為坦克或戰車的量產化,其實48分鐘的制造速度還不是最快的。
最快的速度由美國人保持,還是在1943年的時候。
二戰期間,美軍的奪島戰役需要更多的坦克來支援,而且其他的戰線也急需要主戰坦克的補充,所以美國人要求坦克工廠24小時連續生產,平均造好一輛坦克只需要20分鐘就搞定了。
這就是工業化國家的戰爭潛力,鷹醬當年珍珠港被偷襲,但沒過多久太平洋艦隊滿血復活,就是因為強大的工業體系。
又比如現在的一臺高端智能手機從生產線下來,整個制造過程只需要20秒不到就能搞定。
能做到如此高效量產的速度,其背后需要一個強大的工業體系支撐著,而華國恰恰又是當代全世界唯一一個具備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
球形戰車的理論制造速度48分鐘,是因為難度高,科技含量也比坦克多,而且多數為新技術。
顧成一蹙眉,當即帶著毋庸置疑的語氣道:“什么六天八天的,我最討厭的就是約數,我要的是精確的時間,五天時間給我搞定!”
“好吧老板,我待會兒把你的話帶過去。”周煌知道他說五天就是五天,誰讓他是老板呢,片刻之后,又補充道:“還有一件事情。”
顧成偏頭看向他:“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