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就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么?
我的天…
汪總悄悄地瞥了眼顧成,他真的很想知道這家伙的腦袋里是不是這么想的,很想證實一下。
不過,這種念頭只能在心里腹誹,去求證就顯得很失禮。
顧成不知道DJI掌門人在琢磨什么,他指著出品桌面上的等比例模擬城市,道:“保證無人機在既定航道運行很簡單,選擇激光干涉……不不,這個不行,遭遇霧霾天氣會超出預定的折射、散射問題……”
梁冠宇輕咳了幾聲,忍不住道:“呃……那個這我要打抱不平說一句,這些年商都的霧霾已經得到有效治理,且成果顯著。”
顧成笑道:“哈哈我沒別的意思,激光干涉儀的法子無非是電磁波的應用,不過確實用不著,用超聲波即可。我們在城市相應的高度,主要借助城市高層建筑安裝干涉儀,沒有高層建筑的地方……那就立個塔站,就定在80米的高度,制定一張看不見的復雜系統的空中航道網絡,這樣無人機會在干涉儀的引導下不會偏離它的航道。”
梁主任:“妙啊。”
腦海里不禁呈現了一幅美不勝收的畫面,在120米空域內,成千上萬的無人機懸吊著一個包裹或者是外賣井然有序的穿梭。
商都市的未來絕對是高科技與未來的代名詞,最富有想象力的大都會,真正的走在時代最前沿。
不一會兒,顧成說道:“這是一套非常復雜的系統,搞定了這些,還得需要建立收貨點,外賣行業得建立新的收貨點,物流行業可以改進原有配送柜之類的,升級一下。”
顧成逐一介紹他的方案細節,無人配送實際上還是需要人的,畢竟大多數時候都要送貨上門,尤其是外賣。
不可能讓無人機往買家的陽臺飛,那太危險了,而且那得多大的陽臺啊,這些都是客觀存在且不可避免的現實情況,所以需要因勢利導,也要因地制宜的發揮。
但凡事都有雙重性質,這也不是什么壞事,無人機配送會讓成千上萬的外賣騎手、快遞小哥失業,這是不避免的。
而與此同時,也新增了別的就業崗位需求。
物流公司或外賣公司,要在各個小區單位設立收貨點,要有正式的員工,所有的無人機會排隊投送到各個固定點位,再由負責當地小區的員工送貨上門,或客戶下來自取。
員工方面也根據小區的規模和需求量靈活安排員工的數量,這些可以靠大數據分析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