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的歐陸戰爭會將舒瓦瑟爾公爵的地位提升到空前的地步。
所有人都知道,在法蘭西的軍隊系統中,舒瓦瑟爾公爵的部下與親信就是整支軍隊中最強而有力的派系團體,況且公爵本人在士兵和軍官心中也有著崇高的地位。
單單是那些從巴黎軍校走出來的骨干軍官們,他們在軍隊之中就占有了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
因此,一旦法蘭西爆發戰爭,除非路易十五愿意冒著軍心潰散、戰力大減、組織崩壞的風險撤下舒瓦瑟爾,否則統籌整場戰爭和軍事事務的必然就是這位公爵,沒有其他任何人有能力與威望替換舒瓦瑟爾的地位。
而原本就權勢滔天的舒瓦瑟爾公爵如果還將戰爭的權柄握在自己手中,路易十五就更別想將其鏟除了。
畢竟,任何一位戰時領袖的權力幾乎都會隨著戰爭的進程而天然加固。
比如拿破侖戰爭時期的英國首相、威廉皮特的兒子,小威廉皮特,他就因為領導反法戰爭而在當時動蕩不安的英國政壇里一反常態的擔任了十年首相。
如果不是其突發疾病英年早逝,他手握大權的時間還會更長。
包括二戰時期的羅斯福總統,也因為戰爭緣故而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蟬聯了四屆總統。
這對于舒瓦瑟爾公爵來說也是一樣,他迫切地想要將戰火燒到法蘭西,甚至燒到全歐洲,從而以熊熊燃燒的戰火鑄就他永恒的權杖。
只要西歐巨人法蘭西開赴戰爭,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舒瓦瑟爾公爵就是不可動搖的。
而對于國王陛下來說,法蘭西只要被拖入戰爭,不論最終是勝是敗,路易十五都完全不能接受
如果法蘭西戰敗,路易十五的確可以借機除掉舒瓦瑟爾,但本就已經在七年戰爭中元氣大傷的法蘭西如果再接受一場恥辱的戰敗,那樣的后果恐怕比舒瓦瑟爾專權還要難以接受。
更何況路易十五也不想在他彌留人世的最后時間接受一次戰敗之恥,七年戰爭的慘敗就已經讓國王乃至于整個王室的名聲急轉直下,如果這一次地中海戰爭再次失敗,路易十五也知道他必然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而即使法蘭西贏得了戰爭,這對國王來說也絕不是什么好消息。
權傾朝野的舒瓦瑟爾公爵將會榮譽加身,徹底成為民眾和士兵之中的功勛英雄,屆時國王陛下恐怕連動搖舒瓦瑟爾的地位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換句話說,路易十五的選擇只有一個以一切手段避免法蘭西染上地中海戰火。
相對應的,舒瓦瑟爾公爵的目標同樣只有一個不計代價地將法國拖入戰爭,并力求挑起一場歐陸大戰,以此來鞏固權勢并一舉拿回在七年戰爭中失去的一切。
這場突如其來的內戰已然成為了國王與公爵之間最后一根導火索,南意大利也將不可避免地成為兩位當權者進行權力角逐的最后舞臺。
率先從角逐舞臺上落幕的那一方,也將永遠地從歷史舞臺上落幕。
而對于站在臺下默不作聲的勞倫斯波拿巴來說,他已然不滿足于繼續做一個冷眼旁觀的見證者了。
1771年5月28日,距離法蘭西宮廷得知那不勒斯王國內戰已經過去了四天時間。
歌舞升平的巴黎并沒有對這條消息產生太大反應,市民們只覺得這是一場唏噓平常、平平無奇的小型戰爭而已,畢竟這個年代最不缺的就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