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時機大致成熟,勞倫斯在九月底于卡利亞里皇家宮政事廳內召集其心腹軍官及參謀們,共同商討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原先,科西嘉軍內部對于接下來的行動計劃還分有兩派看法。
激進派,主要是以貝爾蒂埃為首的樞密騎士團的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們,認為應當趁著巴特蘭上校率領一萬大軍折戟阿雅克肖的大好時機,趁著撒丁王國軍力虛弱之時北上攻打都靈,逼迫卡洛·埃馬努埃萊三世徹底放棄撒丁島。
而以沉穩老練的賽律里埃為代表的保守派,則認為科西嘉王國已經在意大利戰爭中達成了他們應有的貢獻,接下來應當注重防守撒丁與科西嘉兩島,畢竟撒丁王國本土的常備軍據估計依然保留有一萬五千人左右,足足是科西嘉軍的兩倍以上。
不過,在見識到崔法利少校帶來的新式來復槍的威力之后,原先的保守派也都紛紛轉變主意,支持勞倫斯率軍北上薩伏伊的做法了。
于是會議的內容很快便由“打不打”變成了“如何打”。
參謀長貝爾蒂埃顯然早就私下擬定好了一份進攻撒丁王國本土的計劃,熟練地就著地圖向一眾軍官及勞倫斯解釋道:
“目前來看,我們進軍都靈的路線只有一條,就是從海上入侵,快速占領撒丁王國在利古里亞的出海口——瓦多利多雷,隨后北上跨過利古里亞的丘陵群山,經過波河平原向都靈發起進攻。”
勞倫斯稍作分析,點頭贊同道:
“嗯撒丁王國應該不會料到我們敢主動出擊,況且瓦多利多雷只是一個小型海港,撒丁軍不會在那里駐守過多兵力。”
“撒丁王國海軍受到上次法蘭西地中海艦隊的威懾,估計這段時間內也不敢對我們的登陸行動有任何阻撓。”貝爾蒂埃指著地圖補充了一句。
而一旁的賽律里埃則是皺緊眉頭緊緊盯著桌上的地圖,冷靜分析道:
“但唯一的問題是,在瓦多利多雷登陸之后,我們在利古里亞的行軍路線基本就是固定的,敵軍可以輕松地預測到我們的進軍路線并提前布防,占據有利地形,即使我們有著更加先進的武器,到時恐怕也免不了一場血戰。”
利古里亞這片沿海的狹長地區本就地勢崎嶇,丘陵林立,熱那亞共和國也正是仰仗著這一面環海、三面環山的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才得以保全至今。
在這種復雜的地形下,軍隊幾乎只能沿著固定的平緩道路行軍,除非它的指揮官甘愿冒著巨大的損耗和士氣壓力去翻越群山和丘陵。
而這也就意味著,撒丁軍在得知科西嘉軍從瓦多利多雷登陸之后,很快就能做出反應,提前在科西嘉軍的必經路線上布防設伏。
在場的軍官與參謀們也都面色凝重起來,即使科西嘉軍有著巨大的裝備優勢,但誰也不敢說面對撒丁軍主力有著必勝的把握。
并且這場戰役如果失敗,那也就意味著科西嘉軍將會全軍覆沒在北意大利,撒丁軍將會趁勢收回科西嘉與撒丁兩島,整個王國也會因為這一場戰役的失敗而覆滅。
貝爾蒂埃的表情也同樣十分凝重,他將計劃書向后翻了幾頁,沉聲道:
“直接在利古里亞與撒丁軍交戰的確不明智,不過陸軍參謀部有人提出了一項計劃,我們可以在登陸瓦多利多雷之后分兵,讓小股部隊北上發起佯攻,吸引撒丁軍主力并將其牽扯在利古里亞,我軍主力則向東通過熱那亞,再向北直擊都靈。”
眾人連忙看向了桌上的地圖,如果這項計劃能夠順利執行,科西嘉軍的確能夠順利繞過撒丁軍主力,經由平坦的波河平原直接向敵國首都都靈發起快速沖擊。
“這項計策是誰提出的?”勞倫斯瞇眼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