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內,氣氛一度凝固了。
石田大叔一臉“你在逗我?”的表情,瞳孔放大,緊緊盯著坂本清,嘴唇動了動,卻是什么都說不出來。
從坂本清口中冒出來的這個消息,實在是太過出人意料,乃至于自以為見過大風大浪的石田大叔,也驚訝地合不攏嘴。
“你說什么?你再說一遍?”
“你沒聽錯,我是準備自己來執導。”坂本清用平淡的語氣,回答道。
“欸欸欸?!!”
石田大叔再一次,被驚嚇到了。
沒錯,坂本清正是準備在《那些年》這部電影中,兼任編劇、導演兩個角色于一身!
這是他早就計劃好的。
在影視作品中,有這么兩個位置的主創,特別具吸引力,其一是負責碼字的編劇,其二是負責拍攝、制作的導演。
編劇還是導演重要,這在表面上,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就像是在問“男人與女人,到底誰更加重要”一樣,蠢得不行。
但是,為什么有的時候,人們會覺得,編劇比較重要呢?
就電視劇而言,因為制作條件限制,留住觀眾的必須是引人入勝的劇情、對白、人物性格及關系等。
所以很多時候,你會看到,一部日劇中,只有一位編劇。
但是,每集卻都用不同的導演來拍。
電視劇作品中,編劇的作用,確實是比導演重要。
尤其是在日本這個,關起來自己玩的娛樂圈內,也是比較重視編劇這一塊的。
行業內的人,都很尊重導演和編劇。
在日娛圈的金字塔上,導演與編劇的地位,都天然性地比演員們要高一些。
尤其是知名編劇,地位有時候比一些導演,還要高。
例如宮藤官九郎、野島伸司等人,都是寫出多部非常受到觀眾歡迎的腳本的著名編劇。
正是有了前面的成功,觀眾在看到編劇的名字,一般會下意識覺得“啊!這個編劇之前的作品,都非常好,這一部應該也會不錯”,從而留意起該劇。。。
因此,在電視劇開播前,編劇的名字,甚至會被當成宣傳手段來使用。
像北川悅吏子加上木村拓哉的黃金組合、野島伸司的變態三部曲,或者是金子文紀加上宮藤官九郎之類的組合搭配,聽起來就會讓觀眾,對電視劇產生濃厚的興趣。
更有很多觀眾,是因為編劇才看劇的。
所以,在日劇界,編劇的存在感和地位,相對來說,比導演要高一些。
然而,在這方面,電影與電視劇是截然不同的!
一部電影,再長,也長不過十集的電視劇。
集數更多的連續劇,是編劇主導的表現舞臺。
但是,想要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內,將故事的內容與人物關系變化等等,全部講述出來,非常難。
這就要看導演講故事的功力,是否能夠將劇本的文字,很好地轉變成畫面。
導演個人的鏡頭語言,以及執導風格,則會在整部電影中,起了主導的作用。
至于編寫電影劇本的編劇,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
畢竟一劇之本嘛。。。
導演也是按照劇本內的文字,來進行畫面構建的,如果沒有劇本,他是拍不出東西來的。